(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黨委机关幼儿园,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体育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无须重复叙述了。体育活动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大有学问。在最初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我认为体育活动很简单,无非就是让孩子们玩起来,该掌握的动作技能让孩子们去练习。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只进行游戏,孩子们玩到一半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枯燥的动作练习孩子们根本不感兴趣。怎么办?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教学中反思总结,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快乐地学习、游戏。如何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对于每个老师都很熟悉。备课不仅要准备教案而且还要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发现,探索和合作活动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身体搭洞这个探索活动中,中班的幼儿只能想出一到两种方式来搭洞,而且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别人搭什么样的洞,自己就去模仿。再比如:在《好玩的椅子》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用椅子搭一座桥来过河,有的孩子会争抢椅子,有的孩子则会把椅子单独摆到很远地方。在活动中,大家很少出现商量、合作。因此,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为幼儿"量身定制"课程。 在备课时还有一点大家容易忽视,就是活动器械。以前上课时我总是认为器械随便摆放就行了,其实器械的摆放对于活动顺利的进行至关重要。在一节观摩课中,有这么一个现象,教师设置了四种不同的路,让幼儿自由选择通过。其中有一条路是触觉路,需要幼儿拖鞋光脚通过,孩子们踩到上面会硌脚,因此,游戏开始后几乎没有幼儿选择这条路。在摆放器械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如果要让幼儿走这条路,那么就要把它设置为返回时的必经道路,这样这条触觉路的作用在活动才能起到作用。 再比如,在投掷的活动中,作为幼儿投掷打击的物体,应该是在被击打后能给幼儿一定的反馈。在炸碉堡的活动中,碉堡的设计最好到最后能让幼儿给打"坏"。相反,如果幼儿在投掷活动中,击打对应的目标很多次后,但是目标物没有任何变化,幼儿的兴趣就会下降了。可见,活动器械虽然简单,但是教师要用好,幼儿想玩好,教师要对器械在课前认真的了解。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引导者 精彩的体育活动总的来说都是孩子玩的多,教师指导的少。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有层次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发现,当老师多次地将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动作讲解时,或者规范动作时,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会越来越低。如果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练习、游戏,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孩子们对于活动的兴趣一直保持很高。比如,在助跑跨跳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先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跳过障碍,然后教师调整障碍的距离,引导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过障碍,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的可能不会,这时教师就可以介入了,让动作正确的孩子先进行示范,激发其他孩子模仿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幼儿练习后,教师就要创设游戏环节,在游戏中让幼儿巩固助跑跨跳的动作。 做一个引导者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既要让孩子去大胆地去探索,也不能随意放任孩子去没有目的地玩。这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课前认真的准备。老师在课前就要设想好,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该放手。幼儿在活动中如果没有出现教师预设的情况,教师就要依据课前准备的各种应对预案,在课堂中引导幼儿。比如,在身体搭洞的活动中,孩子们一直都没有探索出新的方式,这时教师就要用自己准备好的各种搭洞的方法去启发幼儿。 二是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教师的引导语和指令语要正确,精炼。引导语要能抓住孩子,吸引孩子,能让孩子明白要干什么。指令语要干脆,不能拖沓。 三、敢于放手,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不是简单的孩子在活动中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身体和心理的锻炼。 敢于放手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就要信任孩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必因为几个孩子打闹了,说话了而不断的去纠正打乱课程节奏。不必每个准备活动都要站得整齐划一来进行。不必把孩子把控到手里,一点意外情况也不能出现。 在以前上课时,我总是自己摆放器械,怕孩子摆放时,不仅没达到要求反而添乱,这就是不信任孩子。探索活动时,哪个孩子不认真了,打闹了,都要去说一下,这也是不信任孩子。在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认识到尊重幼儿是教师儿童观的基石。在活动中做错没有关系,可以重来,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引导,孩子会在你的信任中成长,在信任中喜欢上你的课程,在信任中积极服从你的指令。你会发现你给他们的信任越多,孩子给你的回报会更多。 四、运动安全时刻牢记 现在全民运动热情高涨,运动的目的是健康,因为运动而导致身体健康受到伤害,这就和我们强身健体的初衷相反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也是如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身心健康,不能为了好看而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比如,让幼儿从一人高甚至两人高的高度跳下,且不说幼儿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样的冲击,在害怕中完成动作给幼儿造成的心理危害也无法估量。 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活动中的技能要求要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不可进行机械的、超强度的运动。活动的开展要循序渐进,从难到易。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允许幼儿有放弃的权利。 其次,课前要排查器械的隐患。哪些器械在活动中危险性大,要在活动中做好防护措施,在器械周围铺上垫子,或者有专门的教师在旁保护幼儿。 再者要向幼儿教授自我保护的技巧和强化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让孩子练习摔倒后保护自己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和强调规则意识。 体育活动是一个连贯、系统的过程,这四点只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其实很多环节如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都需要老师认真对待。细节决定成败,老师在活动中要注重每个环节,让幼儿在快乐、自主的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