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企改革"近年来已日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个中理念更是从新动态转变为新行动和新形势。整体而言,本轮改革从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和管理定位等方面都充分凸显出党管企业的特色。因此,企业纪委也应严格按照"两个责任"的要求,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使企业在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监察;探讨;责任;担当 企业纪委"离得近"、"看得清"、"够得着"的监督,除了理所应当的承担起反腐倡廉方面的使命外,还应当发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把关号脉、保驾护航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和改善: 一、抓好常规工作,确保日常工作有成效 就笔者所处的建筑类企业而言,每年初公司纪委要专门研究决定本年度效能监察的主题,要求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组织开展本年度针对所有下属单位的例行检查。可以说,由于受行业性质的影响,每年会有新项目投入建设,而且业务人员流动、更换较为頻繁,导致这种性质的检查早已成为纪委每年必做的一项工作。但缺点在于,某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反复性,使这种年度检查达到预期效果的难度较大。 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反复出现,为企业和个人规避风险?——这就涉及到纪委的另外一项基本工作,即制度建设和监督落实。不止是纪委,整个企业的每一项新制度的出台,都有其明确的针对性,都是在某些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的苗头后及时制定、下发的。企业纪委应当充分利用每年的效能监察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后,与主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沟通,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之中。只有不断完善制度的保障机制,才能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充分应对经营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遇到的新问题,才能避免办事效果的因人而异,也才能在企业内形成对事情处理的惯性思维和惯性处理方式。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只是对问题进行预防的开始,更重要的在于保证其约束性和惩戒性条款能够执行到位。"两个责任"中,企业纪委的监督责任,除了做好对人员的监督,还应包含对制度执行力的保障性监督。具体而言,企业纪委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处在企业内部的近距离优势,以对周围事务耳闻目睹的熟悉程度来及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早提醒、早制止,对企业中的某些人和事发挥纠偏、扭偏的作用。 我们看到企业纪委发挥职能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企业纪委在履行自身监督职责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导致好多事情在好办的同时也暗含着不好办的隐患,并且某些人对于人情的最低标准没有很明确、很坚定的划分,致使对事情的处理一拖再拖或对问题有意淡化。其次,纪委的监督缺乏独立性。笔者希望纪委除了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外,应直接对上一级纪委负责,通过重要事情向上一级纪委报告,定期向上一级纪委述职,工作和人员业绩考评由上一级纪委直接负责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纪委在同级部门中的独立性,提高办事效率和效果。这样做既提高了纪委在同级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情对制度的削弱,也可以提高纪委的权威性。 就实际工作而言,企业纪委每年必做的几项工作中,除了案件查处外,其他工作如警示教育、制度建设、效能监察等,侧重点都是预防,都是为了防止损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给企业信誉带来不良影响等事件的发生,或是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制止,即抓早抓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看似与"预防"没有关系的案件查处也是意在通过刚性惩戒对当事人和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展现企业制度的威慑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二、多管齐下,积极探索改进工作新举措 企业纪委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开展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可避免的"弊",在前文已涉及到对"利"和"弊"的解释。而对"弊"的方面如果不加以约束,任其随意蔓延、放大,在职工群众看来则会很自然地认为是纪委不作为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扩大"利"的效果,补齐或避免"弊"的短板。 首先是制度建设要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完善制度的保障机制,才能避免办事效果的因人而异,也才能逐步形成对日常工作统一合规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企业纪委的工作只有与诸多业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才能保证纪委工作的效果。典型的方面如建筑类企业对重大亏损项目的整治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纪委应该做的事情,而实际操作中是需要与其他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对项目亏损的整治和责任追究首先要从项目上场初的成本和收益测算入手,以公司和项目双方共同确认的收益率为基准,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年度财检、审计等报告,联合成本、财务、审计、物资、设备、工程技术等部门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划分责任亏损与非责任亏损,以及确定责任亏损中相关人员的责任界定等等。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才能进入纪委的责任追究环节。企业纪委不仅要在这类个案中严肃追责,更应当及时发现和弥补现有制度的漏洞,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对项目亏损的管制,实现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对亏损始终保持一种警醒,对项目管理始终保留一份责任,对增值创效始终坚守一份执着。 其次是要创新工作机制,主要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纪委工作的着眼点是预防,因此就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敢于对小问题动真格,敢于把苗头性问题指出来,这样才能把纪委的监督职能真正发挥到实处。在目前的工作中,企业纪委对同级班子成员的监督仍是工作中很明显的短板,使得个别班子领导身上的问题不断积累、放大,最终给企业和个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此外,在对上级制度和要求的落实方面,在不同级别的一些领导干部中,也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多个企业单位中并不鲜见,是一个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整体性探讨的问题。 除了对同级班子成员的监督,还应当对企业内部暴露的各种问题进行监督和惩治。纪委职能的履行若期望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关键在于主动出击。如果把重点放在对问题的事后惩戒上,那不仅是偏离了纪委的工作方向,也与职工群众的期望不相符,更容易陷入为了惩处而惩处的怪圈。主动出击的首要条件是有的放矢,要根据中央和上级单位反腐倡廉整体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步骤,并善于从纪委年度检查、公司财检、职工举报等渠道不断获取下一步工作的对象和目标,敢于对发现的问题苗头紧抓不放、一查到底。 第三,要主動出击,在"有作为"上下功夫。企业纪委虽不属于企业内部的行政类关口,但在职工群众的眼里,并不会辨析纪委到底属于党群还是行政,而是以实际看在眼里的工作成效进行评判,并且很多事情的处理也是需要与财务、成本、物资、设备等行政类部门紧密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企业纪委不仅要完成党群类关口所要求的本职工作,而且要以行政类关口的部门职责来要求和衡量自身的各项工作,让广大职工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纪委为肃清企业风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付出的努力。 有担当才能有作为。对企业纪委来说,若是过于看重自身工作对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干扰,那只会固步自封,甚至会陷入作茧自缚的境地。企业纪委的职责是要及时纠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剔除可能对整个机体构成危害的坏死组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倘若企业纪委始终充当老好人,那只会使害群之马愈发骄纵,只会使"破窗效应"带来的后果不断恶化,长此下去,企业内心怀良知和正义感的职工会所剩无几,越来越多的只是那些终日盘算一己私利、饱食终日的投机取巧、庸碌无为之辈,整体风气也将是文恬武嬉,从而使老职工痛心、年轻职工寒心。因此,企业纪委的担当不仅是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更要跳出纪委工作对当下经营现状的影响,要有"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的胆识和魄力,毫不犹豫地及时切除"病灶",杜绝后患。只有当我们每一位纪检监察人员都能够对企业发展保持一份责任,对岗位职责保持一份坚守,对违法乱纪保持一份警醒,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干事有魄力、执纪有底气、问责不犹豫。 企业纪委工作的开展有其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短板,如何把优势放大、短板补齐,是需要自上而下对企业纪委工作整体部署进行宏观研讨的全局性课题,也是各级企业纪委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的一个具体性问题。不论如何规划和调控,都必须在实际工作效果上见真章,在职工评价中谈作为,这就需要纪委的人员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把职工举报当作企业作风的风向标,把自身职能发挥当作企业发展的防腐剂,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工作的实际效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干劲,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勇气,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昂扬斗志,兢兢业业把职责履行到实处、把职能发挥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刍议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统计[J].孙自洋.西藏科技,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