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准则,是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逐渐加大。新时期的企业发展,对合理保证经营管理之合法合规、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内部控制要求已越来越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内控设计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现状内控设计;缺陷;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建立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贯彻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需求,也有助于企业加强运营管理、参与竞争并降低风险、提高经营业绩。可以说,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保持良性的、正向的发展。 纵观国内外许多企业,因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诸多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各种风险未得到有效的识别和防范,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也制约了其快速提升和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务必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的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提升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结合笔者近几年在某大型企业集团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来看,许多亏损企业不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违法违纪现象和欺诈舞弊等行为,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而引发了控制漏洞。个别员工利用内控不严、监督不明的漏洞收受贿赂、挪用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产等,尤其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未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违规问题一再发生,给企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有的企业个别业务人员人在内部控制中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利用职权干预或伪造会计信息的方式谋取私利,出现了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损害了企业及股东的利益。凡此种种,归根结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指导与约束性制度。 在对集团公司诸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这几年,笔者发现那些效益不好的单位存在的其中一个共性问题,即在企业管理中没有积极构建和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相关管理节点的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均不完善。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较多,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门;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权责范围,内部控制责任机制、牵头部门、职责权限、协同机制、权力制衡等不明确;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东西较多,清晰的流程图和配套表单较少;还有一些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对优秀企业的经验和制度进行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甚至与本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内部控制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二)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仍然比较落后,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尚未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1】进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系统和手段,其信息设备落后、系统软件功能单一;在研发新型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人员参与积极性也严重不够。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大都由财务人员来负责管理和落实,信息及技术层面参与较少,与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需求尚存较大差距。 (三)风险控制力度严重不足 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可以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然而,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不健全、要素不完整,对风险的评估、应对、控制与监控力度严重不足,如对市场环境研判、市场趋势和大宗商品贸易机会分析等的预判和分析还存在不及时和不到位的情况;套期保值业务管控体系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尚未完全落地运行,信息化管理未能实现,期现对应台账没有完全建立,期货和现货信息流不能有效匹配,导致违规投機交易风险仍然存在,头寸对冲管理难度增加; 个别经营主体在日常业务开展中仍不同程度上存在未评级先授信、未审批先使用等情况,公司营销信用政策管控策略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贸易单元盈利模式单一,获利的来源主要为价差及趋势利润,公司贸易收入规模与盈利水平不相协调,贸易盈利模式创新不足,在日趋成熟的贸易市场中,市场环境、供需价格愈加透明、公开,单纯依靠传统的贸易价差和博市场获取趋势利润的模式,盈利空间小,风险极高。 综上,致使价格风险、盈利能力风险、信用政策风险和环保风险基本处于不受控状态、不可控范围;流动性风险、贸易质量风险、投资风险和安全风险与风险管理目标均存在一定差距。 二、企业内设计缺陷和相关案例 企业内部控设计缺陷,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即缺少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控制,控制设计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没有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准确地梳理和描述,其执行力度严重不足;二是没有对风险进行全面、足够的识别、预测以及防范;三是不相容岗位尚未实现分离。 如:关键岗位无强制轮换或带薪休假制度;员工临时休假或出差时,缺乏明确的工作交接制度;领导"一只笔"审批;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虽然关键控制得以执行,但是由于相互制衡、不相容岗位未实现分离等,可以判断此为设计缺陷。基于内部控制管理视角,该企业重新对财务人员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不相容岗位职责进行了有效分离设计【2】,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账务层面的财务风险。 又如:某企业对付款业务的财务风险和关键控制进行了确认,但在内部控制设计时,没有明确付款业务的审批权限,包括付款审批权限的金额、岗位上限、授权等,企业确认的关键控制力度不足,容易滋生财务风险,也属于设计缺陷。结合内部控制手册来看,大额资金的使用首先要由业务部门提出支付申请,其中包括资金使用用途、金额以及支付方式等,然后提交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主管领导逐级审批(结合各自情况,部分必须要根据单位 "三重一大"制度,提交单位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财务部门核准。比如明确按职责权限,分管财务副总的审批资金额度是50万元;总经理的审批资金额度为50-100万元之间;预算委员会的审批资金额度是100万元以上等等。因此,付款业务结合了相应的审批权限,保证了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这一问题,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规范流程和制度【3】,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同时,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借鉴优秀企业先进制度的基础上,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目标及遵循的实施原则、部门职责权限、内部控制基本要素、日常维护、监督评价与考核等板块进行制定。 此外,还要结合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等,弥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对于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独立稽核制度的构建,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积极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身处数字化时代,内部控制管理与数据分析相融合的时刻已来临。网络安全、云、移动技术和大数据成为了首要关注事项,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变革驱动因素诸如数字技术的普及、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均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依寄。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管理与识别应对及控制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强信息系统投入与建设,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增强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实时性,实现管理数据共享,将企业内部控制方案调整到最优化状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3】。 (三)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等外部风险和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等内部风险。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要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因此,企业各重大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要共同发挥专业优势,多措并举确保年度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责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人员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向纵深延伸,提升风控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风险整改落实台账,完善和调整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风险管理限额回归正常范围;细化风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动态评估风险因素变化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应对措施;客观甄别和评估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对无效措施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正,及时制定并采取追赶措施,保证管控目标实现;加强风险研判、评估、预警、监控和报告工作,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或应急预案,建立相应重大风险应对工作机制和流程,适时采取止损等处置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可控、受控。 (四)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内部控制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前者主要是单位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后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或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企业可设置独立的、对企业负责人直接报告的内部监督机构,定期对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梳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梳理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原因分析,并要求业务部门逐项进行整改。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要健康良性的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效益,必须要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各层面、各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及不法行为,化解和防范潜在风险,以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张婷凯.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0):34-35. [2]许传青.新经济形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7(05):233-234. [3]陈思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6(0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