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将市场和市场行为视为"可预见"的,而通过现代金融学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是可以检验很多市场现象的。但是当掺杂了"非理性"和"非逻辑"的人类感情因素,经济才变得不可控起来。 当牛市来临的时候,投资者的心理是:"如果我不以这个价格买,别人就会以这个价格买。"当熊市来临的时候,投资者的心理则是:"如果我不以这个价格卖,别人也会以这个价格卖。"这样,一个又一个泡沫在最不应该诞生的时候诞生,又在最不该破灭的时候破灭。中国人大概不会忘了房地产那金灿灿明晃晃的黄金十年,除了蒸发了钱包里的红色票子,也让大家疲惫不已。股民们大概也忘不了去年千股跌停的壮观和今年年初被玩坏了的"熔断机制",这些都是非理智的经济行为,这甚至可以说是华尔街诞生的原因。在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一分钟也不会沉睡的城市"里,30万人组成的贪婪、自私、聪明、敬业的一个小群体里,集中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向全世界展示着金钱和财富的迅速聚集,资源和风险的神奇分配,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操纵世界的巨大能量。而支撑着这巨大能量的基础,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它的信心。华尔街是一个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舞台,这种信心吸引着来自全美常青藤最优秀的精英,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财富和资源,也推动了华尔街上各个银行之间的各种往来交易。正是这种"信心",让华尔街可以"杠杆撬地球"。然而,一个资金杠杆达30倍以上的投行,也必须建立在高倍的"信心杠杆"基础之上。而市场信心,很大程度上却又不断受到"非理性悲观"和"非理性繁荣"的充斥和影响。不管理性还是非理性,当信心褪去的时候,也就曲终人散了。所以,无论何时,投资者最好都保有一丝警惕。 不久前,索罗斯公开表示:"中国政府意识到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失业,所以努力促使制造业的员工转向服务业。这会延迟金融问题的爆发,但是也会让危机的规模变得更大。虽然中国的服务业在不断进步,仍然无法弥补制造业上的损失。""与几年前的美国相似,如今中国正在经历信贷规模的大幅扩张,而这种扩张最终会无法持续。但目前中国自身尚能维持这样的局面,所以经济突然转折的那一刻会比大家预期中到来的都要晚。"此前穆迪将主权信用评级Aa3水平不变,但是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而事实上,中国学者和靠近中国的人们就能体会的到,中国对于金融的态度是慎之又慎的,而消弭风险自有一套中国式方法,所以没有什么人担心危机会大爆发。当然离国际市场越来越近,思维方式也需要转变,而且风险无处不在。所以,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两会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而在今年更加细致解释了控制风险的方法:"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以及监管底线:"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风险对于中国并不是威胁,而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