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梁子 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从京城回来后就愁眉不展,因为乾隆爷下旨,要他在明年各国使节来京前,打造出一件国宝级的旷世瓷器,以展大清国威。可制造一件极品瓷器需经设计、烧窑、出胚胎、加工上色等数十道繁琐工序,丝毫不容出错,就算请神仙帮忙也未必能成功。 不过,唐英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可以帮忙:画师王守拙。王守拙出身窑工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瓷器的工艺了如指掌。闻听召唤,王守拙欣然赶至,与唐英共商方案。第二天,唐英在制陶部翻看资料,突然,家丁来报,说福康大人前来拜访。 福康大人是当今皇后的哥哥。仗着是皇亲国戚,他没少干缺德事。这会儿,他在唐英这里东看看、西瞧瞧,话里有话道:"唐督官这里的瓷器摆件就是金贵,我这儿有份单子,还请唐督官看看。" 唐英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的都是些精品瓷器,共有百余件。他不明白,问道:"这是何意?"福康总算道明了来意:"我最近新弄了一处宅院,缺些点缀的,这点小事就有劳唐督官了。" 唐英忙拱手躬身,道:"大人有所不知,这里的每个物件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唐英奉圣上旨意做事,这个,恐怕不妥吧?" 福康听了眉毛上挑:"难道你真的不打算帮我这个小忙?" 唐英面不改色,回道:"如果福康大人确有需求,请先请示内务府。到时,我自会按章办事。" 见唐英下了逐客令,福康气得甩袖而去:"哼,咱们走着瞧!" 出了岔子 幸好,和福康大人的那次不快没有影响唐英的心境,他终于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准备开始制瓷了。制瓷,首先要选用上好泥胎。好的泥料比金子都珍贵,通常,官窑指定的泥土都有重兵把守。 唐英派家仆去景德镇郊外西厂采泥。这处因为几经开采,剩下的泥料已经不多,可以说是最后的开采。可不料,带回的几车泥料却在途中遭劫。唐英心急火燎,这可如何是好,上哪儿再去找上好泥料?这时,一边的王守拙一咬牙,吐出一个补救之策:挖族宅取土。 十多年前,王守拙的父亲在郊外选了块地盖了三间房。当时,王父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地,因为这儿的泥土特别有黏性,泥质光滑,极适合制瓷。他想要为儿孙留下一笔无形的财富。没错,泥巴用得好,就是财富。 为了国宝的诞生,把自己的老宅子掘个底朝天,王守拙这次确实牺牲很大,这让唐英对他刮目相看。 两个月后,瓷器终于出窑。但在拉出窑的那刻,大伙儿全傻了眼:一件件全都开了裂、变了形!唐英沉着脸,捧起碎瓷细细查看,可以断定,土质没问题,出问题的是木材,是烧窑工! 烧瓷,如果烧的时间长,就用纹理紧密、耐火的陰木;如果时间短,(www.rensheng5.com)就用纹理疏松、不耐火的陽木。而这批瓷器,当用生长于背陰处的木材。负责烧窑的是个老窑工,断然不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唐英喝道:"速速把老窑工抓来问个明白!"可此令刚下,那个老窑工便已在住处悬梁自尽了。 出师不利,唐英茶饭不思,显然有人千方百计地暗中阻挠他烧制国宝……可事到如今,没别的办法呀,只能从头再来。 这天,唐英让工人找那些长在高山上、二十年以上的木材分两次来重新烧制,一次烧制向陽的木材,一次烧制向陰的木材。王守拙很奇怪,问:"大人,我们上次已证明要取向陰的木材,您为何还要用向陽的再烧制一次?"唐英只是点点头,并未细讲。 一转眼,两批瓷器出窑,不出所料,向陰的瓷器获得成功,而向陽的瓷器还都是半成品,不是碎了,就是残缺。唐英看了看,下令暂为封存。王画师看了直摇头,不明白唐英多此一举搞的什么名堂。 瓷器烧制成功,原本以为能松口气,岂料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当夜,王画师的住处竟遭了火灾,不光工作间被烧得一干二净,就连制瓷设计图也不翼而飞。如果有人按图索骥,提前将瓷器大白于天下,那唐英的心血就白费了。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