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创业合同法律风险及其规避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大潮中。然而,种种原因使得创业失败率极高,其中合同法律风险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创业主体风险、违约风险、超过诉讼时效期间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规避方法,以使大学生创业者对此有所了解,提高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合同法律风险;规避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都会有数百万毕业生走出学校,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知,2017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2.1%,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占2.9%,较2016届的2.3%、2015届的2.0%明显增多〔1〕,创业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就业方式。然而,大学生毕业时创业在三年后依然坚持的仅占47.5%〔1〕,超过一半的创业者中途退出。
  创业失败率之高昭示了创业风险之大,其中合同法律风险是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风险之一。我们设计了针对大学生创业合同规范化相关问题的问卷,采集了476份有效数据。本文将以资料及问卷结果为基础,对合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规避方法。
  二、创业合同法律风险
  (一)合同主体风险
  合同主体,即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我们认为,创业中的合同主体,应包括创业者内部合同当事人、与创业者相对应的合同当事人两种情形,并分析了二者容易发生风险之处。
  1.内部主体风险。《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14.84%的大学毕业生是受到他人邀请开始创业,选择的创业组织形式为合伙〔2〕;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67.01%的人会选择合伙形式进行创业。然而,许多合伙人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和对于熟人的信任,忽略了签订合伙协议的必要性,对于利益分配、债务承担等问题没有明确的书面协定,很容易会产生纠纷并损害大学生合伙人利益。另外,合伙企业本身的承担责任方式,即普通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会使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者血本无归。
  2.对应主体风险。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13%的人对合同中双方身份信息并不在意。这说明在合同履行阶段若发生纠纷,一般情况下会使合同效力处于待定状态或者根本不发生效力。这将不利于全面高效的实现合同目的、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追求。
  (二)违约风险
  在大学生创业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己方或者对方的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并熟悉各种违约形态及如何及时高效的解决违约问题,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大作用。下列三个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易出现问题的三个方面:
  1.对几种违约行为不够了解的风险。很多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只要最终完成给付就算履行了合同债务,不太注意对方的履行行为是否完全按照约定,这可能会构成迟延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即对方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届满时没有履行合同债务,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创业者都会因为造成损失不大且追责费时费力而放弃追究责任;不完全履行常见的为瑕疵给付,包括标的物数量质量有缺陷、履行方式不完全等。若在规定的合理期限内未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则会构成违约,对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忽视免责条件发生作用的风险。《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虽然对违约责任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违约方在任何情况下均需对其违约行为负责,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有不可抗力、货物本省的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损耗、债权人的过错等〔3〕。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0.08%同学对此不够了解,造成利益受损。
  3.违约解决方式的选择风险。双方当事人和解与仲裁、诉讼相比较,具有及时高效、程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但其终局性却远远不及其它二者。一般发生性质严重、损失较大的合同纠纷,都会优先选择仲裁与诉讼方式。但我们发现,有近八成的受访大学生会优先选择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纠纷,而仅有五成左右的人将仲裁或诉讼作为最后的解决纠纷方式。这意味着创业者很可能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使损失扩大化。
  (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风险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近三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发生合同纠纷时,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对于诉讼结果没有影响。但根据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这样一来,会使得权利行使发生障碍,纠纷无法及时妥善解决,从而损害大学生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三、风险规避
  以上即为我们总结出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合同法律风险,而有效规避和解决这些风险会极大增加创业成功率。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采访,总结出以下几种易于实施且能被广泛接受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在选择合伙这种创业组织形式时,应签订合伙协议,明确利益分配、职务责任等,并与对方多沟通交流,一致对外。在签订一般创业合同时,应严格审查对方主体资格,除了审查对方法定主体资格,即年龄、精神状况、代理权等,还应对对方的人品、能力、家庭情况、资产情况、有无对外大额债务等有所了解。
  (二)学习违约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几种违约行为的形态,能在具体履行合同时分清什么行为属于违约,避免发生迟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对在哪些情况下不需承担违约责任进行学习了解,但也要注意: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在选择违约解决方式时,充分考量几种方式的效率、成本、专业性、灵活性、终局性等,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三)一旦大學生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若有必要,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是自己去周旋,效果不佳,还可能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如遇复杂的法律问题最好选择去律师事务所咨询专业人士,并准备好相关材料,提前进行电话预约。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北京市教委.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 中国青年报.2017
  [3崔建远.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17.
网站目录投稿: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