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变身演员的高深艺术中国如何成就国际级的


  CEO变身演员的高深艺术西方文明由于有古希腊、古罗马的辩论传承,似乎在公开场合表现方面,已形成千年一脉的体系,因此欧美的企业家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充满表现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中国的儒家要求慎言、讷于言,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乎仁,这害得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公开演讲时的平均水平比洋高管们差了一截。
  演讲这事,对CEO来讲,跟空气和水一样,是个必需品。可是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演讲家。面对公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甚至张口忘词,都是人之常情。
  不过作为CEO,决不能容忍上述症状的出现,要把所有的不可控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上台便让心速减慢,脸上骤现从容紫气。
  9年前我刚接任CEO的时候,没这个预算和福分。有天重看当年的结婚录像(只有一架摄像机拍摄),才看出初为CEO的我和来做结婚证词的大老板的区别。来自德国总部的上司,其肢体语言的幅度、停顿和格局,从容、坚定并且有力。而我当时的动作只能用"激动地比划"来形容了。
  好在公司对分布在各个国家的区域CEO,都会有专门的培训。后来德国人专门送我到总部培训内气外功,内气练的是情商、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移情等一整套的"功夫"。
  外功公司则请来了在莎士比亚戏剧的英国导演,连续数天训练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和内心戏。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好理解,内心戏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
  那会我才明白过来,CEO是公司的领导者,更是个演员。CEO感情和情绪理论上是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公司。
  需要的时候,要对正面情绪有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把握。但绝对不是"假惺惺"的作秀。
  我所学到的是,一个人要说服别人的力量,只有7%来自于所说的内容。不过,即使是这7%也不容易,需要仔细分析听众及对象的心中所想,做到这一点,不能只靠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宅厚之仁心(trueheart)、火一般的思想,才能移情,才能动人(Touching)。
  38%来自于语言的表现,语音、语气、语速、语调、停顿等。
  剩下的55%来自于非语言的部分,包括但不局限于由内心戏所统一起来的肢体语言、外部包装细节、表情等。
  导演一再强调的是,内心戏是先有内心再加戏。我一下子想到了南北朝的范缜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内心是神,戏是形。看样子中外一致的是要形神兼备,以内养外。
  一边学,我心里一边叹服,原来西方培养企业家,最后让企业家和娱乐圈的演员成了同道,"说、学、逗、唱"样样不能少。
  这培训不简单,光是来回总部,就前后用了半年时间。随后我又自己操练了两年,才做到了任何演讲都能从容应对。
  也正是这个训练,让我后来很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不过我的经验证明,西方的好东西,全盘搬到东方未必实用。
  若说对我真正有影响的"武功秘籍",我推崇的应是林语堂的《说话的艺术》,林先生是哈佛的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博士,纵横比较古今中外的演说大家,从哲学、文化、心理到技巧、风格,东西方,甚至细到场中空气和光线的注意,也算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极致了。
  这是跟"如来神掌"一个级别的内容,在东方特别是中国的适用性,是那些纯西方的演讲术所不能比肩的。
  某次参加会议,讲我们新创公司的商业计划,临出门我还是决定将牛仔裤休闲装脱掉,换上全套德式扮相,三件套西装加领带,造成压倒式的气场——无疑,这是英国导演教给我,被我领会到的一环。
  情况自然如我所料,不过虽然赢了,但事后有听友评价说气势太甚,忘了谁是爷。我自省,的确必须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做一些调整,既充满斗志,又温和儒雅,调和方能获取人心。
  我推想,德式演讲的集大成者是希特勒,不过他在不同的文化之下,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即便他的每一次演讲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他请的歌剧演员老师和摄影师的精确调教。
  但希特勒的问题是,他"尚刚劲"的气势,很难在"贵柔"的东方文化范围得到认可。
  不过,颇爱拉风的中国企业家,总想成为拥有神乎其技的刀法的"刀客",这对于那些提供演讲培训的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卫哲在《金领》一书中的总结"一张中国脸,一颗国际心,前台本土化,后台国际化",如果能在演讲中把这个精神贯彻下去,也算是中西融会贯通了。
  中国如何成就国际级的CEO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的企业,需要有成熟的国际化经理人的引领。关于"国际化经理人",世界著名猎头公司LAI Ward Howell提出10个标准:国际经验;外语能力;对世界市场和文化的了解;在错误中有创造性地学习和迅速恢复能力;推动组织变革能力;有效传播信念的能力;平衡冲突能力;具有相当的智力;良好身体和意志力;高度自立能力。
  认清发展障碍
  在当前国际商业环境下,一家跨国企业除了跨越文化、沟通方面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在财务和法律事务方面做到无懈可击,而中国多数企业正是这些方面不够规范。
  一般来讲,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至少需要10年以上海外经营经历:首先需要在国内"孵化",在组织架构上加以规范;走出国门之后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孵化期,这时CEO特别需要优秀的财务官、运营官以及法律顾问的帮助。中国很多企业主很难将自己的私人财产和公司财产分得很清晰,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公司财产和私人财产必须泾渭分明,绝不能混淆。
  掌握国际规则
  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经理人呢?没有海外经历便能胜任国际化工作的天才在中国并不多,马云算一个、杨元庆也算一个。事实上,曾为英语教师的马云的英语水平强到可以以英语思维来思考;而杨元庆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沟通,举家搬到美国,几个月便熟练掌握英语。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经理人除了要有基本的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和商学院的学习经历,还必须要有至少五到六年的跨国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经历。首先,要熟悉当地的商业文化环境、财务管理规范以及法律环境;其次,要能够融入当地的商业文化,掌握当地商业运作的规则;再者,还必须要建立广泛而良好的人脉关系,因为生意最终是通过人来谈成的。总之,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经理人的加盟,能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融入国际商业社会的成本,让企业少交很多学费。
  目前,为了获得优秀经理人,更好地融入国际商业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一些大的企业都不惜重金到竞争对手那里"挖角"。例如,我在1997、1998年在广州、上海做百脑汇,当时我们请了可口可乐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担任我们的CEO.之前,他已经有了在中国市场6年的实战经验,对中国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就做得很好。
网站目录投稿:半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