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12月4日扬子晚报) 对这家护理机构出台的制度,不少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这项举措,认为孝心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此举侮辱了人们的孝心;甚至有人怀疑护理院在作秀。 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设置"孝心奖"是否可行,关键是看效果。实施前,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从结果上看,新管理制度出台以后子女看望老人次数显著增加,这项制度值得继续尝试下去。 其实,新制度让老人被看望的次数陡然增加不是因为200元的奖励,而是另有原因。现在子女们有"各种忙",忙工作、忙家庭、忙正常的人情往来,也忙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孙辈们。平时正是因为在家无暇照顾年长又难以自理的长辈,才把他们送到护理院。"孝心奖"的推出,无疑给忙碌的晚辈们提了个醒,或许可启发他们通过排"值班表"的方式轮流看望老人。如果没有类似的提醒,晚辈一忙起来可能真的就忘记了及时尽孝。 "百善孝为先",多数国人还是比较认同传统的孝德文化的,也是发自内心地坚守着,这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社会上流行一个说法:看一个人好不好首先要看他孝不孝,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就不值得交往和重托。这一说法充分说明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奖孝金"的最大价值是刺激了人们的心理、面子和神经——长时间不去看望父母,这在自己同事圈、社交圈,甚至在老人的朋友圈里都是很丢面子的大事,一旦传开有损形象。 有人认为护理院只是作秀。事实上,在社会养老资源整体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养老机构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甚至存在排队一二十年后才有床位的情形,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宣传推介广告。 这个奖项,让老人收获了孝心和温暖,让晚辈更好地修身养德,也给孩子做了表率,给社会增添了正能量。对新的管理制度我们不妨善宽容对待,起码应该做到勿用自己的"口水"淹没了别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