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远(化名)从小学业很棒,即使有时成绩下滑,他也会努力追上。他参加各种社团,担任各种学校职务。他视求助为无能,只有当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时才会觉得暂时安全。他逼迫自己不断地努力、努力,甚至连恋爱都觉得浪费时间。最终,在职场上的努力打拼,他建立了自己事业的王国,掌管着许多人的命运。事业是他的生命,其他的事情,包括恋爱婚姻和孩子都不重要。他得到很多人的钦佩和羡慕。但是,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他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他已经属于上流,很多人仰视他,他从这些仰视中得到了某种满足。然而,当他工作一天结束,夜深人静面对自己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失落和空虚会席卷而来,他自己也困惑,到底丢了什么。但是,他从来不会向人流露这种感觉,甚至妻子。相反,他总是设法摆脱这种感觉,用他那强大的意志力控制住它们,这是他最擅长的。当他第二天埋头工作时,这些难受的感觉就暂时没有了,看起来他又满血复活了。他对别人而言,像神一样的不可触摸,他不会去依赖别人,也不会去向亲朋展现他脆弱的地方,更不会去求助,他失去了跟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他已经习惯作为强者而存在。然而,他终究只是一个人,甚至更脆弱。他很可能被抑郁症袭击。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们中的许多人走得有些太远了,远得找不到回归心灵之家的路。纵使拥有外人羡慕的一切,黑夜来临时,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会出来咬噬。圣经上有一段话大意是,退回旷野去,到那里你就可以听到我的声音。"我"的声音即是指"上帝"通过圣灵感动,指引门徒回家。我们倒不一定退回旷野去,但是在太辛苦时,是否可以在黑夜中尝试寻找和辨认模糊的自己,那失落的自己即是自己的心灵之家。真正的独立不是训练来的,而是孩子成为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养育一岁以内的婴儿时,如果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与其向专家或书本寻求帮助,倒不如向自己做母亲的感受求助,实在无感就向动物妈妈们寻求帮助。也许比方有些不雅,但道理是一样的,老母猪让小猪吃奶,从来不会去看钟表,算算书上说孩子饿了没有。所以,像老母猪一样养育婴儿,真心不是玩笑话。可能一些提倡进行"哭声免疫睡眠训练"的妈妈们会不认同,我不愿意探讨一个方法本身的对错,因为任何方法都是背后的人在使用,不同的人使用起来差异很大。婴儿绝不是"缩小版的大人",有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真正的独立不是训练得到的,独立是孩子得到敏感有爱的照顾,获得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受到被爱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内在需求。所以,2岁的孩子会说"不",四五岁的孩子会由于成人把桔子剥好而大哭,因为他想自己剥、感受自己的力量。青春期的孩子要求有独立的空间,努力成为自己。所以,我的养育经验是,无论你希望看到的行为,如微笑,还是不愿意看到的行为,如哭闹,婴儿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地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坚实地站在大地上,踏实而心安,他会获得自己稳定的人格内核,而这就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最初是基于感受到的最原始的爱而生的。所以,像动物妈妈那样去养育婴儿,可能是大脑发达的人类需要去学习的。健康的独立(依赖)的孩子更善于利用资源亲子关系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一个模板,孩子拥有这种被尊重的独立、同时也能够可以依靠的体验,使他将来更可能获得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资源。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男孩很小,而岩石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推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作者简介: 杨一梵 已帮助过 147人 入驻年限 6.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