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原创孩子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文/ 任丽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壹心理专栏作家
   最近一期的《爸爸去哪儿》中,因为诺一对老人爱理不理,刘烨对她说了一句话: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不是皇帝,当别人跟你说话时要听。自我中心的孩子是"计划生育"的产物,独生子女从小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是一个围着"太阳"转的环境,集两代人的宠爱与希望于一身,这样的土壤必然培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小时候很难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不太会遵守游戏规则,认为规则都是为他而设计的,可以随意改变游戏规则来适应他的要求。在集体活动中,如果别人没有顺应他的要求,他就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不太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显得不合群。长大后,他在人际交往中会处处碰壁,因为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接收不到他人的情绪,也就无法理解别人。另一方面,他对自我的认知也不太客观,做事眼高手低,缺乏责任心,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对环境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这都将成为职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最大障碍。
  孩子在1-2岁时以自我为中心是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外部环境,他还没有意识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周围的事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家庭、社会文化、社会规则的影响,孩子在认知上开始有所改变,建立较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如果孩子在3-16岁甚至成年,始终固着在幼儿期的"原始自我中心"状态,则会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有可能形成人际障碍。
  产生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家庭,尤其是隔代教养的家庭。隔代养育,容易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从爷爷奶奶的心理进行分析来看,他们会把过去对子女的亏欠通过孙子进行偿还。过去,家境一般,物质不太丰富,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未满足的需要,而现在再去弥补已经不太可能,所以,将更多的关注放到孙子上,可以让自己不会那么愧疚。另一方面,在隔代教育方面,爷爷奶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爷爷奶奶较为强势、有主见,他们是控制型的,在儿子的家里也是他们做主,要求完全由他们主导孙儿的教育,剥夺了子女教育子女的权利。他们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在规则上很难坚守,孩子一耍赖就心软,就会让孩子感觉,我可以控制大人来满足我的需要。另一个极端就是,爷爷奶奶觉得这个孩子不是我生的,教育不关我的事,我只负责吃喝拉撒,但是潜移默化的行为透露出来的是无节制的溺爱,这时候,父母去做任何说教的东西都是苍白无力的。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本身有距离感,平常的感情链接只能靠电话联络。由于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只能通过物质的满足去平衡自己的内疚,而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给予的物质越多,欲望越大,这就是某些父母在外拼命打工挣钱,以期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其结果反而是将孩子越推越远,因为父母与孩子的链接是物质的,也是脆弱的,一旦没有满足,这个链接就断开了。
  那么如何才能去"自我中心"呢?
  平衡家庭注意的焦点
  我们一直说家庭的基础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处理好了,孩子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孩子在二岁以后,开始逐步建立规则,而父亲是建立规则的权威。如果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比较差。夫妻彼此相爱,又一起爱孩子,三个人的心是环状串联的,爱在三个人之间自由流动,孩子不是处于中心位置,但却在一个非常舒服的位置,没有了父母的过度关注,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他能够更多的发挥内生的力量去适应环境,为独立人格创造了积极的环境与土壤。
  训练孩子的移情能力
  在建立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有了同理心,他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他人进行交往,他学会了共情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这样才能与他人建立深层的情感链接。
  让孩子理解他人、感恩,首先从行为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也让他体会到父母做家务活的辛苦。看到影视作品中的类似话题,提出来与孩子讨论,让他体会感恩后的幸福感,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吸引更多美好、善良的东西到身边。儿童绘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题材,童话故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孩子关注故事情节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更多的情感体验。
  鼓励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
  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是孩子走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最好途径。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我们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不同,而我们孩子身上的毛病也会在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来。孩子在经历人际挫折、不被理解等状况时,让他尝试自己去解决,除了训练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外,还会让他明白,世界是多元的,是很多个自我组成的,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会包容接纳他的坏脾气、坏毛病,但是在外面,别人未必会这样对待他。
  设定界限,独立承担
  有个孩子的父亲很有能量,孩子在外面打人、搞坏别人东西,父亲总是出面帮孩子搞定。甚至还在孩子面前夸下海口"没有老爸搞不定的。"这多可怕,孩子认为自己的爸爸就是他的天,他可以在外面为所欲为,反正有老爸,钱可以搞定一切,他不用去承担他做错的后果。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毁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要清晰与孩子的边界。明确哪些是孩子成长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不能替代他去承担孩子所犯的错误。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我中心"的标签
  家长不要仅仅通过几件小事就轻易给孩子贴上"自我中心"的标签,给自己和孩子心理暗示,从而强迫性的去矫正。孩子2岁以前是原始自我中心阶段,这是正常而自然的。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通过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让孩子与自我、与他人以及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有独立的自我,又懂得与人分享,逐步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家 任丽 所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752327784@qq.com
  预约咨询:微信 juliar0602
网站目录投稿: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