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形成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内在品质和技能,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就业能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 一、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这是他们将来顺利转化为职业人,融于职业环境,创造职业成就的必要前提。 1.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西方学者达拉里(M.Dallaire)说:"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致使"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因此职业院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人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求升华"这样递进的需要体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使学生的潜力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展现,促进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全面发展,实现这种递进的需要。 2.提升院校办学能力、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2006年下发的教育文件,都强调了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高职高专评估指标》更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院校综合能力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90%的企业家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和细致化,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3.优化知识结构、进行生命教育的需要 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如绿色化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业指导、法制教育等。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生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使他们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自觉爱护和保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在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社会、市场和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接纳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改革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恰当运用灵活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同步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2.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育贯穿了高职生整个求学生涯的始终,因此职业素质培养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特点分析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并把职业素质培养融于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中,通过技能大赛、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并自觉、自愿、自然获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职教育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个人全面发展角度,都应该树立新观念,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和表演,深入企业、工厂参观,组织座谈会、演讲会,介绍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等。这既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出更好的工作成绩,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