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指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 一、职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具有岗位针对性强,对社会需求反应快的特点。社会职业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依据职业和岗位的具体要求,具有极强的专业针对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由课程专家和学者依据自身的理论知识设计计划方案进行课程决策开发,然后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和教师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下进行统一课程实施,无法使职业教育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满足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职业市场需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各个层次的教学系统管理没有从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灵活调整。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加快教学改革力度。笔者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二、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课程开发首先要选择课程开发的模式。笔者进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时,选择的模式是"目标模式"。1949年,美国教育学家泰勒(R.W.Tyler)在他的名著《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这一模式。泰勒将课程开发过程分解为四个主要基本阶段: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笔者将这四个步骤理解为: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怎样评价教的结果?具体的操作程序为:课程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课程目标 作为课程开发的第一个步骤,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校本开发者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些课程?只有对这个问题做出圆满的回答后,才能开始确定课程目标。 具体地说,开发者应将关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需要进行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并与学校化学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剖析结果结合起来考虑,反复进行研究,反复在学生、教师、专家、学校主管部门之间征求意见。通过多方互动研究,制定出课程的总体目标及课程具体目标。 2.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教学文本的形成 教科书是实施课程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组织的最重要任务是教科书的编写。开发校本课程的教科书,可以把教材制作成活页的形式,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在学生使用教科书时,要求他们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心得体会、具体的学习方法记入其中,作为课程开发者编排下一届教材的参考信息。在知识的编排顺序上,遵循认知规律,按由远到近、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 3.校本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制定出体现课程规划人员意图与思想的教学策略,并为教育人员准确领会和有效贯彻的过程,是联结课程与教学两大系统的中介或交汇点。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校本课程实施包括:对校本课程的形成性测试和课程试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实施校本课程的形成性测试,须邀请课程专家、专业课教师、课程开发者,对课程目标、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的呈现形式、课程内容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对错误及不足之处做出及时补充与修订,然后进入教学试验阶段。课程试验可采取小规模课程试验模式,采用平行班对比,检验校本课程是否成功。成功的校本课程可以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推广。在推广时,为了让课程的实施者有效地理解课程开发者的意图,要给予教师教学方面的指导。 4.课程评价的建构 对教师工作及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学生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