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原油输送管道发生原油泄漏。10时30分左右,在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和有关方面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坚决杜绝此类事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踪受伤人员,深入排查控制危险源,妥善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加强检查督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随着调查的深入、新闻媒体的不断报道,越来越多的线索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在突发的事故背后,暴露出了种种安全隐患。 输油管道泄漏爆炸 《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还原了从输油管道泄漏到爆炸事故发生前的7个小时。 附近的环卫工人赵春霞天没亮就出了门,扫完地,借着灯光看到,扫帚头已经被染成了黑色,而且能闻到一种"有点像柴油"的气味。"那个味道很浓,往回走的时候,感觉整条街都有那股气味。" 6点多,警戒线从斋堂岛街与秦皇岛路的交汇口,一直拉到与刘公岛路的交汇口,封闭了近600 m的范围,包括丽东化工、益和电气等企业。益和电气的工人孙亮到厂区已经是早晨7点30分,他没有绕行北门,而是从警戒线里穿行。短短的100m路程他看到了平生未见的景象:路边一些下水口里好像往外溢出石油,黑乎乎的,沿着两侧往海边的方向淌。此时,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的交汇口附近已经聚集了很多工程车辆,还有2辆消防车,一台小型的挖掘机也刚刚到场。 10时30分许,爆炸好像来得毫无征兆。当时,52岁的孙世仁正和6个工友在丽东化工厂一间办公室等着结算工钱。"10点多我们进厂,大概半小时后,眼前猛地炸起来!"孙世仁形容爆炸"一条线似的"延伸,办公室的屋顶被掀开,他和工友被气浪掀倒在地。"‘砰砰砰跟放大炮似的,爆炸后到处都是烟,我们被埋在土里,我昏倒了。"几分钟后孙世仁把自己"刨"了出来,逃了出去。 根据《京华时报》的记者报道,爆炸发生后不久,事发地点附近的所有企业停电,各家公司相继疏散员工,"丽东化工厂附近的厂房玻璃全都震碎了,地面被炸出深坑。"现场目击者称,爆炸发生后,现场周围弥漫着类似汽油燃烧的味道。爆炸致使道路拱起断裂,很多车辆被炸得四脚朝天翻倒在路边,还有的车直接被炸成两段,路面被炸开,变成了河道。不少市民因爆炸受到惊吓四处奔逃。 附近居民称,事发后不久,公安、消防、急救、管线抢修人员等多路救援人员相继赶至现场,事发现场随之被封锁不得进入,附近一所中学的学生被紧急疏散。 根据新华网记者的报道,事故现场指挥部2013年11月23日核实,在11月22日发生的事故中,共有5515m排水暗渠遭爆炸冲击。事故导致黄岛区秦皇岛路、刘公岛路、斋堂岛路、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等多条市政道路不同程度损毁,排水、燃气、供水、供热等多条管线受损。 事故缘何发生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环保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山东省政府及其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并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调查。 2013年11月25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在青岛召开全体会议。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将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总结为:"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在会上,杨栋梁连发15问,抽丝剥茧,直指问题核心:"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随后,媒体的报道陆续涌现,从不同的渠道,探讨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可能的原因。 此前青岛曾通报称,爆炸的初步原因是泄漏进入市政管网的轻质原油闪爆导致。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11月24日表示,爆炸事故发生在排水暗渠,而非输油管道。 据网易财经报道,一位国有石油企业管道设计与规划专家表示,输油管道和排污系统明明是两条管道,建设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距离要求,为什么最终会串连到一起,并导致原油泄漏后进入排污暗渠?这个目前官方还没有更详细的细节披露。 网易财经的报道中,还援引了专家的介绍:国际上管网建设一直有"先来后到"的原则,如果输油管线是建设在先,那么后续的城市管网系统就应该避开,但是根据这次事故后的媒体报道,显然当地的地下管网建设是混乱的。 2013年11月23日,据中国石化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石化实说"称,"经过认真核实,22日的黄岛爆炸事件中,原油泄漏的管道是东黄复线,管径711mm,1986年7月投产 ,管道长248.52km ,年输油1000万t。"而非此前报道的"黄潍输油管道"。 东黄复线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管道起自山东省东营市,途径广饶县、寿光市、潍坊市、昌邑市、高密市、胶州市,终到青岛市黄岛区黄岛油库,管线长度248.5km,设计最大输油量为每年1000万t。endprint 事实上,在多年前,中石化就意识到东黄复线存在的隐患,并对部分管段进行改造。2007年的公开报道称,东黄复线管道日常维护困难,存在停用可能。 之后,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也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 此外,《新京报》发表了题为《青岛原油泄漏有没有及时疏散民众?》的评论,质疑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企业乃至地方政府似乎只忙于处置漏油,未看到疏散民众的预警,从新闻中也看到,许多民众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毫无防备。 检视媒体事后发布的事故时间表,可以清楚看到"上午10时30分左右,黄岛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起火"之后,时间排列比较紧凑,各项应急处置行动亦紧张有序。不过,在凌晨3时管线破裂之后,直到起火,则中间只有一项内容,那就是"约3时15分,关闭输油。" 也就是说,根据已公开的信息,从凌晨3时事发,到上午10时30分,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企业乃至地方政府似乎只是忙于处置漏油,并未看到其他任何疏散民众的预警。从新闻报道中也看到,许多民众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毫无防备,这或许是此次事故伤亡如此巨大的原因所在。 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2013年11月25日,事故调查组在青岛召开全体会议。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现场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坚持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和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硬措施。要深刻汲取事故血的教训,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油气管道、城市管网等为重点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专项整治。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副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率队多次赴事故现场、主持召开会议,指导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加快推进事故调查工作。针对事故调查工作,他提出6点要求: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工作部署,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把"四不放过"及"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贯穿全过程,得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交出一份合格的调查报告。三是要明晰主要任务。查明事故经过、原因和性质,核清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四是要深查细究事故技术环节。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不断梳理思路,紧紧围绕重点和切入点,充分论证,反复推敲,客观公正地作出判定。五是要加强管理原因调查问责。既要查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又要查明地方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做到依法依规、追责到位。六是要强化统筹协调与纪律要求。各工作小组要加强团结协作,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他强调,这起事故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和媒体高度关注,群众期望要求高,调查组全体成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事故调查工作,让更多的政府、企业和单位接受教训。 截至2013年12月15日,国务院"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仍在对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