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也随之呈现出欣欣向荣发展的繁荣景象,我们发现事业单位所潜伏的财务管理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因此,为了维护市场现行经济秩序,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作为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自身财务监控力度,特别是需要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文章基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相应的参考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 引言: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保证事业单位把握好自身的财务发展情况,而且还可以实现节约资源、使其向着目标更好地发展。不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的内控制度体系标准没有完全统一,单位内部员工职责不明,某些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只是个形式,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并没有严格地对照来执行,进而出现预算管理体制下的财务内控制度失效的现象,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变得更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建设内控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与客观性的硬性要求。首先,采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总资产保持完整不受损害,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有效避免资金浪费、贪污公款、私自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发生,最大限度保障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其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内部控制,利于事业单位获得客观有效的会计信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各部门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借助完善的程序监督财务工作开展,会计资料互相制约。最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事业单位采取科学的方式实施财务管理,按照严格程序操作各项经济业务。传统财务工作流程容易滋生各种弊端,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在内控制度约束下,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开展都具备合法性与合规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意识浅薄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财务内控管理是影响财务管理实施有效性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筆者的调研情况来看,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并没有切切实实的做到深入人心,这种状况无形中限制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发展。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意识不足,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当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运作管理当中,许多事业单位在年底的时候会产生收支情况与账面上情况不匹配的问题,甚至是产生了部分资金去向不明的现象。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就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没有经过统一的财务内控管理指导,常常出现审批未通过就直接付款等情况的发生。 2.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 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了防范相关风险的产生,重点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和保障。实际情况却是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真正的操作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财务部门的出纳兼任稽核等,这样一来,工作人员之间的权责就很难划清了;还有对于三重一大的决策问题,还存在着缺乏制度约束,执行不严等现象;在进行财产清查时,由于清查制度的不完整或不规范,造成清查出来的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还有由于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没有真正严格地执行,单位资金出现了管理失控的现象;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科学的财务制度来约束,在操作上缺乏一定的依据,使得单位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3.内部审计职能较为弱化 有些单位审计机构由财务人员来兼任,实质上没有真正地独立出来;或者看似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却被其他部门所制约,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实质上缺乏独立性。内审制度在许多单位并未有效落实,所以想通过内部的审计来发现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就非常困难。有了上述现象的存在,内审人员在工作时就很难较好地理解财经法规和相关的内控的业务知识,因此内审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及时查出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财经违纪问题,从而丧失了进行干预和处理的有效时机。所有这些使得内部审计职能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内部控制的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与风险防范的措施 1.逐步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发挥内控制度在财务工作中的效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执行内控制度,要随时记录内控管理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内控实施流程及工作结果,为以后工作反思与改进提供借鉴参考建议。及时发现内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经验,推动内控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持续上升发展。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明显缺陷就是缺乏系统的监督制度监督管理财务管理活动,所以要及时调整事业单位组织结构设置,增设专门负责监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独立评价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内控制度建设,跟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开展情况,尽早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纠正对策,降低事业单位运营成本,保证事业单位利益实现最大化。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结合单位特点及实际发展运行情况,对单位各层级岗位及部门员工进行合理科学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与员工个人责任。依据不相容职责互相分离标准,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借助约束机制防范滥用职权,通过内控制度保障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各职能部门间相互监督,保证资金运用合法合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并完善内部核查制度,即有机整合单位内部核算全部环节工作质量与工作必要性检验工作,通过内部核查对每一项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及流程进行验证,及时发现财务工作是否存在漏洞。审查单位重大资金支出与重大项目审批,监测单位资金主要流动方向,全方位、立体化地审查财务管理工作 2.重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原来反复缓慢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简便高效的计算机操作方式,尽可能减少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利用计算机确保内控的执行,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计算机平台建立起来后,使得各个部门间的财务信息能更好地收集和传递,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梳理财务部门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财务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牢牢锁定风险点,当触发到该事项时,即启动预警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得评价高效而便利,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3.完善審计与监督体系建设,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包括审计工作与监督工作,在实施审计工作时,要具体化审计部门工作内容与实施流程,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由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绝对不能将审计工作交付给缺乏审计理论基础及财务实践的人去做,要保证审计部门具备独立性,保证内控工作独立严密地开展,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客观性。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按照规范程序编制,注重财务预算编制实际效用情况,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实现质的改进与提升,保证财务信息精确可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强化资金管理意识,开发资金使用价值实现效用最大化,加大资金管理投人力度,想方设法延长资金链条,对资金使用情况严格管理,杜绝随意开支现象发生,单位资金所有收人与支出项目都应该经过财务部审批程序,其他部门不得插手资金管控工作。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起始阶段重要工作之一,应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根据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完成财务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规避潜在财务风险。 结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立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同时还是提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金安全的强力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响应着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号召。但是,我们应当清晰的意识到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进程。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管理状况,不断探索本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 参考文献 [1]周晓辉.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和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8,9(11):88-89. [2]蓝天荣.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8(05):150. [3]幸瑶函.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控制度建设及风险有效防范[J].经贸实践,2016(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