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文查重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临近毕业,学生在上交论文前要面临一道无法逾越的关卡——论文查重,即将写好的论文放入专业数据库,和已有论文比对,防范抄袭、剽窃等行为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查重"已经成为部分高校防范学术不端、提高毕业生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测谎仪"与"防火墙"。
  但是,"论文查重"也催生了很多负面效应,甚至引发了背离防范学术不端初衷的现象。一方面,在"查重"考验面前,重复率成了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要求,不少学生会付费在网络平台先行检测,由于缺乏监管、鱼龙混杂,学生支付不菲费用后拿到的查重报告很可能良莠不齐,甚至存在后续"免重"支付诱导,无形中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为预防学术不端而设计的查重系统,在使用中渐成学生规避重复的辅助。看似防范学术不端的"测谎仪",演化为学生逃避"查重"的关隘,甚至成了论文注水的"帮凶",由此衍生的"同义词替换""正说倒说""删字加字"之类的应对之举,更成为降低论文质量、消释学术严肃性的"麻醉剂"。
  旨在防范学术不端的"论文查重"何以背道而驰?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防范学术不端和论文抄袭时偏重"外防"——简单地从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角度做"减法",忽略了"内防"——没有深究学术不端、论文抄袭造假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高校毕业生论文造假、抄袭,除了学生思想不端正、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成效不明显外,还有深层次原因:高校学术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考核监管机制不严格、不健全,学生对学术严肃性的认知不到位,等等。同时,高校过于注重机械化"查重",忽略了导师的把关、审核,让学生误以为机械查重就是科学审核。
  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角度而言,"论文查重"很有必要,但是,矫治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要做"查重"的"减法",更要做强化学术伦理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管理和学术研究行为监管的"加法"。
  一方面,高校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底线,将规范学术研究行为、防范学术不端作为高校学术伦理和学术研究道德建设的重点,构建严肃认真、严谨科学、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和人才成长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育人责任机制建设,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认真审核学术论文,而不是寄予机械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终身追责机制,建立举报投诉平台,形成高校师生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学术监督评价氛围。
网站目录投稿: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