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发生局部性、广泛性的腺体减少、萎缩及黏膜层变薄的现象。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无特异性症状、复发率高的特点。 一、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癌变。 2、饮食因素、精神因素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性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可以降低胃癌的相对危险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少食或忌食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 当代人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状态下,多数伴有精神刺激和不同程度的忧郁症,可影响神经功能,使得胃部出现多种病理性改变、胃腺分泌异常,产生器质性病变,诱发慢性胃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药物治疗目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标是:①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三、可延缓病变进展的药物 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叶酸等营养元素、可延缓萎缩进展的中成药。 1、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对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患者,根除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基本的治疗,可以逆转萎缩,延缓肠化进展。中国山东的随访研究显示,根除HP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39%。 按照我国Hp共识意见,推荐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0或14天。 2、补充叶酸等营养元素 补充叶酸、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预防胃癌的方法,但仍有争议。 叶酸: 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平者,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维生素C、β-胡萝卜素: 属抗氧化剂,有研究认为可降低胃癌的发生。但多项抗氧化剂预防胃癌的研究存在争议。 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山东临朐,通过补充维生素C、E、硒,发现并不能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3、可减缓萎缩进展的中成药 中成药对于逆转、减缓萎缩进展有一定疗效。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对症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非特异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反酸,烧心等;部分患者可存在胆汁反流样表现,如口苦、嘈杂、嗳气。 针对上述各种临床症状,可适当地予以胃肠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五、中西药结合治疗 1、根据西医理论,选用中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点:胃黏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是指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 临床可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具有相应药理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2、根据中医理论,选用西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病证范畴,可按中医"证"的本质内涵给予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J]. 中华消化杂志,2017,37(11):721 3.陈幽兰,唐志鹏.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