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超强学习能力如何练就


  今天的文章很长,很干,请大家先收藏再看吧!毕竟超强学习能力不是那么容易练就的。
  很多人觉得学习单单就是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实则不然,学习能力其实是各种能力综合起来的一种体现。
  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讲一遍就能听懂并且还能够应用起来的能力。
  内化能力
  理解并内化知识的能力确保你接收任何知识不会是走马观花,看过就过了,而是会转化成为让自己使用的知识。
  分析解决能力
  运用框架分析问题的能力则保证了你面对任何一个困难都能拿出一个"套路"来应对。
  好的心理素质
  能让你从三分钟热度过渡到做完一整件事。
  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能让你面对难题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
  练就超强的理解能力   这是美国的一位学者在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通过五花八门的方法学习后,一周后得出人对不同学习方法的知识留存率。   听讲效率最低   听讲是所有方式中效率最低的,然而是我们十几年求学生涯中运用最多的。   主动学习更加有效   随便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都比被动学习的任何方式来得有效。   教授给别人这个留存率最高的方法,被一个神人发扬光大了,那就是費曼,所以也称作费曼学习法。   费曼小时候曾认为:思考不过是内心的自言自语。但是与朋友的一次对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费曼的朋友问他"你知道汽车曲轴的形状极其复杂吧?既然你觉得思考是自言自语,那你在自言自语的时候,是怎么描述这形状的?"   至此,费曼才发现,语言才是思想最强有力的表达,如果你描述不出来,那么就是不懂,于是著名的"以教为学"法就诞生了。   要说"以教为学"法最锻炼的是哪一方面的学习能力,我认为是理解能力。费曼自己就是个例子:据说他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任何一个他所不熟悉的领域中的概念。   费曼的超强理解力秘诀分4步:   ① 找一个你需要理解的核心概念。   ② 找一个对这个概念毫无基础的人。   ③ 用尽量最简单的语言让他听懂。   ④ 如果你讲不通顺,回头重学,如果他听不懂,说明你理解的不够深。   遗憾的是,这个秘诀不太实用。比如有时候你需要掌握的东西不是一个概念这么简单,其次,这个毫无基础还愿意一直听你说话的人也实在是不好找。   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孤独的旅程,没那么好的条件有个人和你钻研同样的东西,两人能时不时交流一下,更没有谁身边动不动就是各种学霸可以给你指点。   那么以教为学法是不是就用不了了?自己一个人学习注定只能用那四种被动学习法吗?有没有简单的,高效率的方法可以为我所用呢?   再仔细看看"学习金字塔"图,发现了什么?   上面的四种被动学习方式:听讲(耳朵)、阅读(眼睛)、视听(眼睛+耳朵)、演示(眼睛)全是眼睛和耳朵的工作,也就是纯粹的信息输入。   而下面的三种主动学习方式:讨论(嘴巴)、实践(手)、教授给他人(嘴巴+手)则全部是嘴巴和手的工作。   讨论意味着你首先能产生自己的想法,接着你能够组织语言说出来,你还得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反驳别人说得对不对。   实践更明显,你要让手跟着自己的脑子一步步走。   教别人是最难的,你要严谨的逻辑,通顺的表达,随时准备答疑解惑……   这些全是将你脑袋里的东西挖出来呈现给外界,也就是信息的输出,也就是"主动学习"。   这些方式都需要你主动参与思考。   眼睛+ 耳朵——信息的输入(被动)   嘴巴+ 手——信息的输出(主动)   所以说,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简单点说就是看进去的能不能写出来,听的懂的能不能讲出来。   很简单,只需要两个步骤:   ① 将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把它们写下来。   自己的话+不许用原材料的话   自己的话+不许用原材料的话   自己的话+不许用原材料的话   为什么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差异可以这么大?虽然没有人专门的研究过,但我个人认为,在于学习效果可否直接测量。填鸭式学习之所以低效,在于它的学习效果无法体现,不像你往一个空杯子里注水,杯子里的水有多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看的、听的东西到底懂了多少,自己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   但是主动学习就不一样了,看过了听过了不算,能不能写出来,能不能讲出来,几斤几两马上见分晓。   ② 每晚睡前,把今天的笔记讲给自己听。   可以很小声,像是自言自语一般,但是你一定要开口发出声音。什么时候说话磕磕巴巴的,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接上,或者讲着讲着把自己讲尴尬了,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多试几次,你会爱上这种感觉。这是以教为学法的核心,敢于开口才能得到门道。   2:
  练就超强的内化能力   要学的、想学的知识太多了,如果学习就像不停补钙但身体却无法吸收一样,那么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就会与收获不成正比,那么你的时间就会白白浪费。   学习新东西固然重要,但是内化知识、记忆它们显然更加重要。   这里安利几个记忆的技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第一部分练就超强的理解力里面说了,将每天所学知识提炼出来、写出来、讲出来是种很高效的学习方法,至于什么时间完成这项任务就很讲究了。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艾斯宾浩遗忘曲线,这是我们记忆效率最直观的展现,但很多人嫌麻烦宁愿不用。推荐一个记忆App艾宾浩斯复习笔记。   自行创建笔记,可以是每天的学习内容。然后根据软件提供的艾宾浩斯复习模式来复习。   选择睡前这个节点   我们人类有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专注模式属于死盯某个点绞尽脑汁地运用严谨的逻辑来思考,发散模式则是大脑各个部分神游、串门,孕育某一刻的灵光乍现。所以专注模式像是一块一块地垒砖头,发散模式则像砖与砖之间的水泥。   睡眠对于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白天大脑会不停地产生毒素,夜晚身体则会冲刷大脑的毒素,并且强化重要的信息,清除不必要的垃圾信息。所以睡前巩固一遍知识,虽然你没有察觉,但是大脑会帮你回顾白天所学的知识。不妨试试将复习的时间调整到晚上。   晚上在脑海中给自己"放场电影",让发散模式在睡梦中帮你巩固。   视觉想象记忆法   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比喻法、口诀法、编故事法等等,不胜枚举。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实用,因为每个都需要很巧妙的联系,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找到这么巧的记忆方法,也不可能专门去给每一个知识点单独设计。   要求不那么高的,还有一种视觉想象记忆法。就是把你整理的知识,以"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形象的图示、发散式的图画结构、丰富的色彩可以更加刺激我们的大脑。会画简笔画的那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不会画简笔画的,画思维导图也是可以的。   要知道,内容相同的两本书,一本纯用文字写,和一本视觉效果更好的漫画书,绝对是漫画书让你看得更津津有味。所以尝试一下把你每天的精简知识点由字改为"画"。   3:
  练就超强的分析解决能力   万物皆系统,大到宇宙、自然环境、人体,小到一个看不见的原子都是一个精密的系统。   掌握事物的系统,了解它的规律,就可以借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比如你了解人体系统的规律,可以对症下药来治疗。   ① 界定问题   俗话说,能把自己的问题描述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如鲠在喉又不知道自己在急什么,比如说总觉得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不足,又无从下手,很容易憋出内伤。要想弥补自己不足的部分,首先要清晰的定位出自己不足的部分。   比如:   我看书太慢,一小时只能看5页。   我现在还不能达到脱稿演讲的水平   ……   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问题,才能有处发力。   秘诀:将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问题描述转化为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的问题描述。   ②分析问题   任务类问题——属性上入手   你拣到一个装备,是不是头一眼就是看它的各种属性?如果遇到一个问题的第一想法也是看它的属性,很多事情在一开始就简单了。   举个例子,我这一次月考要进入班级前10名。   开始分析你的问题属性   Why —为什么我可以进入班级前10?   What— 我现在学习成绩怎么样?   When— 什么时候月考?   Who —前几次考试班级前10名都是谁?   How —离目标还差多少,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How much— 我要花费多少时间进行复习?   这就是5W2H框架法,很多职场人使用,放在学习也适用。   经常练习分析法,可以慢慢练就缜密的逻辑思维,从开始就可以比别人想得深。   现象类问题——找原因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找原因方法叫做5why分析法:针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自问,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但不规定一定是5个,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7个,问到无可再问为止。   举个例子,自习课上玩手机,用5Why法如何找到根源?最后总结发现是在家环境太安逸,无法专心,所以一放假就会到附近图书馆自习。   最先想到的原因往往是最治标不治本的。所以先列举多几个,针对一个很小的问题点,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找到关键所在。   ③ 解决问题——框架法   情况一:如果你正在做某件事,需要各种能力的组合。比如你要准备一场演讲,需要你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你的文笔能力,需要你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你想从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自己,但是一下子又想不全具体有哪些方面可以着手。   表达能力好像要提高啊?文笔能力也要提高啊?临场反应能力也该具备一点吧?知识积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这么多方面都有待加强,到底从哪开始呢?   情况二:英语是你的短板,长期困扰你,现在已经高三了应该如何提高英语成绩?   面对复杂的问题,如果觉得这方面好像有点灵感,又有一点想法,但想做又不知道从哪方向着手,可以用框架法来分析。也就是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梳理出来,逐条分析。   从已知的框架中选择套用   其实很很多事情已经有了完整的框架,比如英语高考大纲,英语高考范围已经圈定了,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对照着高考全方位检查自己的能力跟考纲还差多远。   下图是节选2018英语高考大纲中对时态的要求。   自创一个框架   如果你面对的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可以现成套用,那么就必须自己创造一个。   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自己创造框架。因为框架的每一条路径都是由你自己创造,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广度,很可能你提供的可能性不全,或者某一条分支是错误的但是你没能力检查出来。   所以创造自己的框架千万要谨慎。   第一步:将你可以想到的所有解决办法列出来   列方法的时候千万不要考虑可行性或者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天马行空,如果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所列的方法在心里有所保留,就无法面面俱到地看待一个问题,这些被否认的想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又绕出来,扰乱你的思路。   第二步:将这些方法按照某种逻辑进行归类   将一组可能性划分在同一类的时候,一定是按照某种逻辑。比如你将阅读、听讲、记笔记、讨论和跳舞归为"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一类明显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跳舞太牵强。   逻辑关系很重要,如果不同枝干上的元素重复了,那么你在按照框架思考时就会出现理不清的情况,越想越乱。   归类要遵循两个重要原则:   ① 分类依据必须是某种经得起推敲的逻辑。   ② 分类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能用现成的就用现成的,实在没有现成的再去自己动手构建,但是一定要谨慎。   4:
  练就超强的心理素质   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学霸的潜质,只是……大部分人面对学习时的心理都太过脆弱。比起智商上的较量,很多人其实败在一些与智商无关的心理战上。   有的人有了目标直接开始,有的人一拖再拖,这无关智商。   有的人遇到挫折擦擦眼泪从头再来,有的人遇到挫折沉浸在沮丧中无法自拔,这无关智商。   有的人面对寂寞孤单可以咬牙忍受,有的人觉得无法忍受寒窗苦读,这无关智商。   ……   学习永远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心理攻坚战。   直面恐惧,战胜拖延   拖延大都是被恐惧绊住了脚:   找一件你一直想做,但是一直都没开始做的事,最好是你潜意识里很惧怕的事(没人会偷窥到你最害怕什么,诚实地亮出你心底最怂的那件事吧),随便举几个例子:不敢碰的五三练习册、不敢碰的学习计划、不敢开始的长跑……   接着诚实地问自己,为什么你迟迟不敢开始,是否是你心底隐隐约约觉得这件事将会很难或者很花时间?   写完这些理由后给自己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做事。   通过短短的25分钟你就会发现,当自己的大脑开始运转的那一刻,惧怕的感觉好像全都不见了。那些预期的困难,好像根本没有出现或者也没那么不可解决。   实际上,绝大多数你想象中的困难,真的就只是你想象中的而已。恐惧所消耗的精力,往往比实际做一件事消耗的精力多得多。你的恐惧和压力,在你开始做的那一瞬间,就会被挤出脑子外。   把"反拖延"变成一种新习惯:   每个喜欢拖延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剂解药。可能是吃鸡撸啊撸,可能是刷剧看电影,可能是抱着手机各种刷。   "想到学习"是一个红灯信号,每次出现想学习的念头,大脑中感受恐惧和痛苦的部分就开始躁动起来。为了平息这种痛苦,大脑开始暗示你:我现在很难受,快做一些你平时会做的,马上让你转移注意力的事!否则我会崩溃!然后你看似只是一时贪懒实则必然地走向玩乐。游戏、短视频、快资讯,带给大脑一波又一波的刺激,奖励机制被激活,你整个人都开心放松起来。   这就是拖延这个习惯的一整条回路。   要硬生生地改掉一个坏习惯很难,非常难,它已经成为一种类似成瘾的存在。但是在这条坏习惯的回路中穿插一个环节,将坏的变成好的则简单得多。   就像前面描述的,习惯分三步:   ① 信号:"开始学习"的想法   ② 反应过程:享乐   ③ 奖励机制:感受到愉悦,逃避了压力   培养新习惯非常简单,就是在"反应过程:享乐"前加一步:先学一个小时。   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吗?我要是有这种觉悟就不会拖延了,关键是我就是没办法坐下来学一个小时啊!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了,这你都没办法做,那你没救了啊。   废除一个重复了千万遍的习惯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力,换句话说,战胜拖延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力。不会给你找到一种只需稍微用点力,稍微挣扎一下人就脱胎换骨的方法(请读三遍)。   治疗拖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折衷的办法:付出不那么大的意志力,换一个不完全好的新习惯。   也就是你每次想嗨皮之前,就强迫自己学一会儿。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成本最低的,让你马上行动起来的办法。   ————   转载自知乎   知乎ID:千问千寻   十一假期快到了,进行语文素养特训吧!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解读名著,培养大家文学素养,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网站目录投稿: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