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内部控制实施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且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客观上要求高校实施内部控制。本文从分析高校的经济活动情况入手,总结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及原因,研究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实施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对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原则、主要任务及工作要求进行全面部署。最近,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规范》为高校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依据,也将进一步增强高校的履职能力,促进高校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合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一、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原因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廉政风险,财政部、教育部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全国动员视频会议、组织内部控制知识竞赛等,积极宣传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与上级部门要求对比,基层单位包括高校普遍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不理想,全面开展内部控制的高校寥寥无几,大多高校只是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补充,编印一本新的制度手册,并没有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进行风险评估,运用控制方法对单位层面机构、职能进行完善,对经济活动进行流程再造,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等。
  (一)经济活动管理在高校所处的地位。高校的职能是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经济活动是围绕高校的职能而开展的,是保障高校职能实现的一系列辅助性的活动,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要求高校全员参与,设定控制目标,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经济活动的流程进行再造,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等。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高校会认为内部控制牵涉的事项多,工作量大,可能会影响高校主要业务的开展。
  (二)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存争议。《规范》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高校应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但由于内部控制实施涉及面广,工作繁杂难度大,而各管理、监督部门人手又紧张,工作量超负荷运行,在此情况下,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都不会主动承担牵头任务。
  (三)内部控制人才缺乏的制约。《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也就是通常说的"一把手"工程。而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是"控权",这就导致某些高校领导对此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有些领导对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并没有真正领会,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重视。高校虽然是人才密集的单位,但从高校管理部门情况来看,除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略有了解外,其他部门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内部控制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士实施,高校管理部门在这方面普遍缺乏人才。
  (四)配套制度尚不健全。2008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形成了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给出了明确的做法。而行政事业单位只颁布了《规范》,没有配套的制度,因此实施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五)培训效果不理想。为提高内部控制实施人员的业务素质,各级主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从实际培训效果来看,各种培训对内控知识的普及、宣传效果较好,对相关人员了解内部控制规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施角度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每次培训都是以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等宏观方面的内容为主,而对如何进行风险评估、高校经济活动有哪些风险点、如何进行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以及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流程设计等,讲得不深入、不透彻,对内部控制实施帮助不大。
  (六)信息化程度不高。内部控制的实施,经济业务流程的理想状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并对经办的事项留有记录,实现人工控制管理与信息化系统管理并存。但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各种审批事项主要是通过纸质文件进行流传,规范性、严谨性程度不高。
  二、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高校全员聘任工作,调整高校组织架构。高校应利用全员聘任的机会,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对组织架构进行完善,对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进行梳理、界定,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对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要进行分离,归属到三个不同的机构。重大事项按规定由高校领导通过会议研究决策。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制定定期轮岗制度。
  (二)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规范》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高校应根据规模、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特点等情况,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以主要目标为基础,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控制目标应为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有效提高高校经济业务管理水平。
  (三)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按照高校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实施牵头部门组织人员对高校所有经济业务进行风险分析,通过自行分析评估,列出经济业务的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评估,并评出风险等级,选择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评估的内容既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又包括业务层面本身的各项业务流程。
  (四)设计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对经济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理顺申请、审批、执行等程序,保证程序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关键节点和重要流程,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推进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形成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适应内部控制建设的需要,高校应以本校的章程为基础,结合内部控制的实施,对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制度时应考虑高校规模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制度的衔接、统一;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而各项制度的内容应重点包括职责分工、审批权限、管理流程、管控要求、问责机制等,形成一本全面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手册。
  (六)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内部控制的成效如何,应按照高校内部监督评价制度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重点监督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情况、重要风险防控情况、各项经济业务是否严格按规定流程审核、审批、执行情况等。通过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考查、评价,发现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高校应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三、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财政部尽快建立配套制度。财政部制定了《规范》,对实施内部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尚缺乏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引,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由于内部控制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个部门的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因此建议财政部参照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指引或类似的文件。
  (二)强化领导责任,明确牵头部门。高校领导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一把手",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实施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广大教职工积极配合,全员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建立内部经济活动责任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高校应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担任负责人,财务处为内部控制实施的协调牵头部门,组织、人事、资产、后勤、基建、政府采购等部门为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开展内部控制实施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做好监督、评价工作。
  (三)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培训。高校应针对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层次的内部控制规范培训,通过对内部控制规范培训学习,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实施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专业培训,具体到每个流程如何进行操作。同时要求实施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担当内部控制的重任,注重内部控制知识学习,深刻领会内部控制的内涵,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质量。
  (四)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指导。由于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经济业务的流程较为复杂,内控业务实施要求对经济活动业务、财经法规全面掌握,高校这方面的力量普遍薄弱。鉴于此,建议高校可聘请内控专家或中介公司指导开展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率、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五)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强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一般运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软件,这些软件单独运行,没有进行系统整合。实施内部控制,应将内部控制相关软件与现有的软件进行融合,会计核算、预算、资产、采购、票据、合同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业务软件整合于一体的控制软件,将大大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覆盖面,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提高高校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保证内部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网站目录投稿: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