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产必备四大保险金刚之定期寿险定期寿险解决人生中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是什么呢?人死了,钱没花完。"这是小沈阳在央视春晚舞台上说过的一句"名言"。
  中国保险市场长期以来被各种各样的"槽点"围绕。其中有一个笑话是:人都死了,你还给我钱干什么!明摆着骗我呢。
  所以,纯粹以死亡为责任的简单寿险产品,一直没什么市场。消费者很难理解寿险存在的意义:我都死了,你还给我钱干什么?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
  除了不被认可这个原因之外,保费低、产品佣金不高,就连保险业务员都不喜欢这类产品,缺乏销售的动力。
  消费者不喜欢,业务员不愿意卖,以至于定期寿险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就是这么不好过。好在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和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識和接受这类产品。这类最符合保险本义的产品,终于有机会回到保险行业的聚光灯下。为中产阶级量身打造
  如果说重疾险的赌注是病,寿险的赌注就是命。定期寿险赌的则是一段时间的命。比如投保人于30年内身故,受益人即可获得理赔款。一般的定期寿险,除了保障身故,还会把全残也视作与身故等同的责任。
  定期寿险在美国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与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关。社会学家米尔斯对中产阶级这个群体有过非常到位的评价: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经营的财产,而往往作为高级雇员为拥有大型资本的人工作。因此从财产方面说,他们的地位和普通劳动者一样,但从职业收入方面看,他们又处在中间层级,所以middle class也可以翻译成"中等收入阶级"。由于没有财富积累和生产资料,中产阶级的抗风险能力偏低,尤其是身故风险。
  人们往往认为定期寿险仅限家庭顶梁柱购买,这种略显大男子主义的表述,其实并不准确。
  当你走出校园,成为一名以工作换取报酬的自力更生的人,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否结婚生子,都意味着你开始背负一定的责任了。
  单身的人理应关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新婚的人会增加对另一半的考虑,有了孩子后,责任更重。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至少会面临父母养老、伴侣和孩子生活开支等问题中的一个。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一份定期寿险,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里需要额外强调一点。谈到身故风险,很多人会联想到意外险,因为它不是也有身故保障吗?
  意外险只保障由于意外导致的身故。通俗地说,如果是意外造成的死亡,就赔;如果是疾病造成的死亡,则不赔。意外险的保障范围远小于定期寿险。换句话说,每100起身故案例中只有不到20起是因为意外造成的,所以,单纯购买意外险,是无法解决身故的风险的。如何选购定期寿险?
  确定保额是关键性的第一步。保额的高低,决定了投保人身故后,他的妻子、父母或者孩子能拿到多少补偿。定期寿险的保额,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一是个人和家庭的债务额度,比如房贷、车贷等。确保一方身故后,债务不转嫁到另一方或父母身上。我家的月供是15000元,这笔钱如果让我太太一个人承担,压力实在太大了。
  二是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成本。如果家庭每年的开销为20万元,那么身故理赔金至少应为100万元,以负担家庭未来5—10年的基本生活开销。
  三是父母的养老支出。这笔费用的计算逻辑和上一个类似。
  假如一个家庭的负债和开支情况如下所示,我们就可以算出大致的保额需求。房贷200万元;车贷20万元;家庭5年开支合计:15万元×5年=75万元;父母年龄都为60岁,按照85岁的预计寿命,养老金为每人每年4万元,总计200万元。合计495万元。
  因此,他的定期寿险保额应为500万元左右。如果因为预算不足,负担不起这么高的保额,可以根据优先级排序,先解决最迫切的风险,比如房贷,起码要做到身故后家人无债一身轻。
  定期寿险还要考虑的问题是保障期限。到底要保到多大年龄呢?我个人建议,以退休年龄为标准,60岁或70岁皆可。至于缴费年限的选择,我建议尽可能拉长,20年交或30年交皆可。交费年限越长,年均保费越低,从而做到用尽可能少的钱去撬动尽可能高的保额。
  保额、保障期限和交费年限都确定后,我们在选购具体产品时,还要格外关注3个方面。
  第一,核保是否宽松。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健康告知非常严格,想买也买不了,何谈其他?比如,有的定期寿险不接受乙肝小三阳患者,有的不接受高危职业从业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投保要求再买,尽量避免理赔时的潜在纠纷,才能真正做到安心。
  第二,除外责任多不多。前文在分析如何阅读保险条款的时候,专门强调要关注除外责任。比如,有的定期寿险明确指出,因为战争、军事暴乱导致的死亡,它们概不负责。那么,对于去中东、非洲等地区旅游或工作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定期寿险就得慎重考虑购买了。
  第三,价格低不低。如果上面几条标准比较起来都差不多,问题就变简单了:哪个产品便宜就选择哪个。这种以死亡为给付标准的产品,本质上就是一锤子买卖,理赔又相对简单,所以价格优势就是最后的"王炸"了。当定期寿险为房贷而生
  在贷款买房越来越普及的现代社会,最愿意看到定期寿险普及的其实是银行。
  道理很简单:银行是出借方,万一还款人不幸身故,还款的不确定性就会立即增大。如果真发生了严重的还贷逾期,按理说银行可以收回房子,毕竟房子是抵押物。但实际操作时,这种做法往往不太可行。所以,银行希望通过定期寿险这类产品,把贷款人的身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这其实是一件三方获利的事情:保险公司获得了保费,银行收回了贷款,借款人则可以确保房屋不会被收回。
  但遗憾的是,这件事一直没做起来。原因其实就在于借款人的一句话:你凭什么强制卖给我保险?此话一出,这件事只好作罢。在客户面前,银行和保险公司有时也算是弱势群体。
  针对房贷风险,保险行业专门设计了一款保险,名字叫作减额定期寿险。顾名思义,减额定期寿险就是保额递减的定期寿险。
  房贷一族应该都清楚,不管你的还款方式是等额本息还是等额本金,随着还款越来越多,每年的贷款余额就会不断减少。那么,有没有一款定期寿险,保额也随着房贷余额递减呢?
  保额越低,保费就越少。初始保额为150万元的减额定期寿险,我们把最大值(150万元)和最小值(5万元)相加以后除以2,相当于获得了一款保额为75万元的普通定期寿险。这样一来,价格也可以降低一半。对预算不多的房贷一族来说,这种产品设计真的很贴心。
  其实减额定期寿险并不是什么新产品,2005年至今,中国保险市场上出现过10多款减额定期寿险产品,只在形态上稍有差别。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减额定期寿险的应用场景仅限于房贷。前文介绍的普通定期寿险才是基础,而减额定期寿险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毕竟"保额逐渐降低"这个设计只符合房贷余额的变化趋势,而不符合我们的收入变化趋势——明明赚得越来越多,保额怎么能越来越低呢?拉长定期寿险,即可得到终身寿险
  请想象货架上的一个商品,名为"70岁以后的身故补偿"。产品介绍是:当你年逾古稀后不幸身故,本产品可以帮你偿还房贷,向你的父母提供一笔赡养费用,向你的子女提供可使用多年的教育金。
  可是如果你仔细一想:不对啊,70多岁的人哪还有上述需求。这个商品听起来吸引力也不大。不过,只要价格合理,买一个也无妨。我们现在来猜一猜,在保额相同的情况下,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贵多少?
  答案是:终身寿险的价格是保到60岁的寿险的5倍,是保到70岁的寿险的3倍。如果你对此还是没什么概念,咱们可以直接算笔账。
  同样的100万元保额,以30岁的男性为例,保到60岁,价格大约为3000元;保到70岁,价格大约为5000元。但如果选择保终身,价格就变成了15000元左右。大家嘴上说着要保终身,但最诚实的可能还是我们的钱包。
  终身寿险虽然贵,但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否则保险公司为何要开发这类产品?
  比如,假设某天你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有离异史的亿万富翁,对现任妻子所生的女儿与前任妻子所生的儿子,你想分别给他们留1000万元作为遗产,该怎么做?
  给他们各买一套房?房产市场存在各种限購政策,价格也不断波动,如果你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房产证上还要写上监护人的名字。
  给他们各留一些股权?股权转让相当复杂,而且考虑到企业控制权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它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
  给他们各制订一份信托计划?家族信托设立门槛高,而且要负担相当可观的管理费,并非人人适用。
  所以,对于有一定身家的高净值人群来说,终身寿险是当下可供选择的、非常重要的财富传承手段之一。它等同于将一笔定额遗产以理赔款的形式,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支付给指定的受益人。
  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买好自己的定期寿险才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定期寿险的普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节选自《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网站目录投稿: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