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原文: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兽。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会植、东之攻时行,国遂力诋植、东之,而阴斥用贤、中行,谓:"昔之专恣在杈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于是用贤抗辨求去,极言朋党之说,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国,词甚激愤。帝不听其去。党论之兴,遂自此始。寻充经筵讲官。二十一年,王锡爵复入内阁。用贤以争三王并封语侵锡爵,为所衔。用贤故所绝婚吴之彦者,锡爵里人,使其讦用贤论财逐婿,蔑法弃伦。用贤疏辨,乞休。锡爵乃上议曰:"用贤轻绝,之彦缓发,均失也。"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而曲贷之彦。诏从之。用贤遂免归。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榨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时行、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礼部尚书,谥文毅。 (选自《明史·赵用贤传》) 译文: 赵用贤,字汝师,江苏常熟人。考取隆庆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万历初年,授职检讨。张居正父亲去世,朝廷要他夺情留任,赵用贤上疏说:"我私下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微尽心一日。囯家设立台谏是为了掌管法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而如今却争辩不休地为宰相请求留任,违背公众的舆论而纵私情,蔑视孝亲至性而提岀怪异论调。我私下担心士风日益颓靡。国家大事日益混乱。"疏奏上后,与吴中行同被廷杖削除官籍。赵用贤身体本来肥胖,皮肉溃烂脱落如手掌大。赵用贤有个女儿许配给吴之彦的儿子吴镇。吴之彦害怕连累自己,深深巴结张居正,得到巡抚福建之职。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让吴镇坐在他弟弟下面,说他是"婢女之子",以此激怒赵用贤。赵用贤生气,不久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还礼物回绝(这门亲事)。吴之彦非常高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用贤起用为旧职,升任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争相思慕他,众望都归向他。而赵用贤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多次批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人忌恨他。适逢李植、江东之指责申时行,许国于是竭力抨击李植、江东之,从中斥责赵用贤、吴中行,说:"过去专断独行在权贵,现在却在职位地位的官吏;昔日颠倒是非在小人,现在却在君子。意气激发,偶然做成二件事,就自负非凡的节操,号召浮浅轻薄而喜爱生事的人,党同伐异,欺上行私,这种风气不能滋长。"于是赵用贤上疏辩白请求辞职,极力说明朋党的说法,是小人利用这个来罢斥君子,使国家空无人才,言词很激愤。皇上不准他辞职离去,朋党之说于是从这时开始兴起。不久,他充任经筵讲官。万历二十年(1593),王锡爵重新进入内阁。赵用贤因争辩三王同时分封的话语中牵涉到王锡爵,被王锡爵所怀恨。赵用贤过去所回绝婚约的吴之彦,是王锡爵的同乡,当时以佥事之职当罢免,唆使他攻击赵用贤看重钱财赶走女婿,蔑视法律废弃伦理。赵用贤上疏辩解,乞求退休。王锡爵于是进上意见说:"赵用贤轻易地回绝,吴之彦延期揭发,都有过失。"想将这件事情折衷处理,应当听任赵用贤称病辞职,而私下宽恕吴之彦。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赵用贤于是免职回乡。赵用贤身材高大肩膀高耸,言辞谈论意气风发,有经世济民的远大谋略。苏、松、嘉、湖各府,财货赋税占天下的一半,老百姓生计因此而困苦。赵用贤任庶子时,与进士袁黄一起商量了几十个昼夜,列出十四件事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地人不应当议论吴地事,让皇上下旨严厉责备,建议没有施行。在家住了四年后死去。天启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 相关练习: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兽。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会植、东之攻时行,国遂力诋植、东之,而阴斥用贤、中行,谓:"昔之专恣在杈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于是用贤抗辨求去,极言朋党之说,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国,词甚激愤。帝不听其去。党论之兴,遂自此始。寻充经筵讲官。二十一年,王锡爵复入内阁。用贤以争三王并封语侵锡爵,为所衔。用贤故所绝婚吴之彦者,锡爵里人,使其讦用贤论财逐婿,蔑法弃伦。用贤疏辨,乞休。锡爵乃上议曰:"用贤轻绝,之彦缓发,均失也。"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而曲贷之彦。诏从之。用贤遂免归。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榨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时行、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礼部尚书,谥文毅。 (选自《明史·赵用贤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之专恣在权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 B. 昔之专恣在权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 C. 节之专恣在权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 D. 昔之专恣在权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B. 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C.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有时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D. 礼部:隋唐至明湑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赋税、科举等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用贤直言进谏,遭到惩处。任检讨期间,张居正父丧夺情,他上疏称赞其先君臣之义而后父子之情,而批评台谏背公徇私,结果受到杖责,被削职除名。 B. 赵用贤性情刚直,被人忌恨。他声望颇高,恃才傲物,多次批评批评大臣得失,受到申时行、许国等人忌恨与中伤,于是上疏辩白并请求辞职,言词激愤。 C. 赵用贤得罪权臣,受到报复。他因争辩三王同时分封时的话语侵犯到王锡爵,被其怀恨在心,于是指使吴之彦告发他"论财逐婿、蔑法弁伦",被免官归家。 D. 赵用贤长于议论,颇有大略。苏、松、嘉、沏各府财赋占天下一半,百姓因此闲苦。他与进十袁黄商议数十昼夜后列举了十四件事呈上,结果被皇帝严厉责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 (2)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而曲贷之彦诏从之。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赵用贤生气,不久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还礼物回绝(这门亲事)。(2)想将这件事情折衷处理,应当听任赵用贤称病辞职,而私下宽恕吴之彦。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 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结合关键词"昔""今""感激""号召"以及词语间语法关系等判断。"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的意思是意气激发,偶然做成二件事。句中"偶成"的宾语是"一二事",所以应在"偶成"之前停顿。排除A、D项。"遂自负不世之节"的意思是就自负非凡的节操。句中"遂"译为"于是,就"时,一般置于句首。而且"自负"的宾语是"不世之节",所以应在"遂自负不世之节"的前后停顿。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赋税"为户部掌管。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A项,"上疏称赞其先君臣之义而后父子之情"不正确。原文为"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是委婉地批评张居正以为国效忠为由而不辞官回家为父守丧。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已":"不久";"指":"指使";"反":"退还,使……返回";"币":"礼物";"告绝":"回绝(这门亲事)"。第二句关键点:"折其衷":"将这件事情折衷处理";"听":"听任";"引疾":"称病辞职";"曲":"私下";"贷":"宽恕"。 参考译文: 赵用贤,字汝师,江苏常熟人。考取隆庆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万历初年,授职检讨。张居正父亲去世,朝廷要他夺情留任,赵用贤上疏说:"我私下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微尽心一日。囯家设立台谏是为了掌管法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而如今却争辩不休地为宰相请求留任,违背公众的舆论而纵私情,蔑视孝亲至性而提岀怪异论调。我私下担心士风日益颓靡。国家大事日益混乱。"疏奏上后,与吴中行同被廷杖削除官籍。赵用贤身体本来肥胖,皮肉溃烂脱落如手掌大。赵用贤有个女儿许配给吴之彦的儿子吴镇。吴之彦害怕连累自己,深深巴结张居正,得到巡抚福建之职。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让吴镇坐在他弟弟下面,说他是"婢女之子",以此激怒赵用贤。赵用贤生气,不久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还礼物回绝(这门亲事)。吴之彦非常高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用贤起用为旧职,升任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争相思慕他,众望都归向他。而赵用贤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多次批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人忌恨他。适逢李植、江东之指责申时行,许国于是竭力抨击李植、江东之,从中斥责赵用贤、吴中行,说:"过去专断独行在权贵,现在却在职位地位的官吏;昔日颠倒是非在小人,现在却在君子。意气激发,偶然做成二件事,就自负非凡的节操,号召浮浅轻薄而喜爱生事的人,党同伐异,欺上行私,这种风气不能滋长。"于是赵用贤上疏辩白请求辞职,极力说明朋党的说法,是小人利用这个来罢斥君子,使国家空无人才,言词很激愤。皇上不准他辞职离去,朋党之说于是从这时开始兴起。不久,他充任经筵讲官。万历二十年(1593),王锡爵重新进入内阁。赵用贤因争辩三王同时分封的话语中牵涉到王锡爵,被王锡爵所怀恨。赵用贤过去所回绝婚约的吴之彦,是王锡爵的同乡,当时以佥事之职当罢免,唆使他攻击赵用贤看重钱财赶走女婿,蔑视法律废弃伦理。赵用贤上疏辩解,乞求退休。王锡爵于是进上意见说:"赵用贤轻易地回绝,吴之彦延期揭发,都有过失。"想将这件事情折衷处理,应当听任赵用贤称病辞职,而私下宽恕吴之彦。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赵用贤于是免职回乡。赵用贤身材高大肩膀高耸,言辞谈论意气风发,有经世济民的远大谋略。苏、松、嘉、湖各府,财货赋税占天下的一半,老百姓生计因此而困苦。赵用贤任庶子时,与进士袁黄一起商量了几十个昼夜,列出十四件事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地人不应当议论吴地事,让皇上下旨严厉责备,建议没有施行。在家住了四年后死去。天启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