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世事无常落魄潦倒时就读读苏轼这首诗


  作为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一位文学家,苏轼得到了后人无数的赞美。他文采斐然,博闻强识,乐观洒脱,会吃会玩,喜欢交友,热爱美食,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一个人。这样一个会吃会玩乐观豁达的人,即使放在现代,也是十分受人欢迎的。
  事实上,对于苏轼,人们喜欢的不仅仅是他的那些经典诗词,还有他自始至终面对困难时洒脱乐观的心态。苏轼一生为名声和性格所累,历经磨难,几乎在贬谪中度过了大半生。即使到了晚年,苏轼依然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短短四、五,遭遇数次贬谪。
  尽管如此,苏轼自始至终都没有丢掉自己乐观、洒脱、豪迈的本色,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能发现诗情画意,正如他晚年的这首代表作中描写的那样。苏轼62岁渡海北归,在船上写下一首感人诗作,尾联尽显洒脱本色。这首诗就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让我们走近它: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晚年的苏轼可谓风雨多艰,自1091年开始,就被一贬再贬,从浙江的杭州一路被贬到河北定州。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苏轼又从湖南宁远被贬至惠州。不到3年,年已62岁的苏轼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更加荒凉的海南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后来,直到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逝,苏轼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该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回顾了他被流放到南方的坎坷经历,表现了他北归时的兴奋之情。其中,诗人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尤其令人感动。
  诗作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是诗人夜间渡海时的所见所感。"参横斗转"说明此时早已夜深,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很快天就会亮了,令人欣喜。然而,更令人欢喜的是"苦雨终风"也终于结束了,天空放晴了,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了。
  由此可知诗人当时的心境是欢欣愉悦的。然而,在出发之前,却还是一片"苦雨终风",夜色漆黑。何谓"苦雨"?指连绵不断的雨。何谓"终风"?指"大风"。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艰难前行,但心情却是好的。他不时仰望夜空,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便情不自禁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诗作三、四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是紧接着前一句的"晴"字进一步抒写。此时,天晴了,云散月明,天地与海面一片澄清。于是,诗人诗兴大发,随口问道"云散月明谁点缀?",真是不失东坡先生的洒脱乐观本色。
  诗作前四句,由夜空到海面,行文自然,诗意流动,浑然天成。诗作看似在写景,其实意在抒情和议论。诗人由客观景物中的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很自然地引发出主观情怀:由"欲三更",到"也解晴",又到发问"谁点缀",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四句将写景、抒情和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贴切而自然,很有艺术魅力。
  而后,诗作五、六两句"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承接第四句,转入写"海"。其"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海南岛,遭遇和孔子一样没有实现人生理想。
  此时,诗人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贬谪经历,禁不住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黄帝。苏轼以黄帝奏咸池之乐来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而为何会"粗识"?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其实是"熟识"。
  最后,诗作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该诗的千古名句,深受后人推崇。诗人宕开一笔,抒发了自己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以及乐观洒脱的胸襟。"兹游",即"这番游历",即指当夜渡海这件事,又指自己从惠州贬儋州的全过程。
  而"九死南荒"中,"九死"是"多次死去的意思,暗示了自己多年遭遇贬谪,几历生死的坎坷经历。可即使这样,诗人依然说"吾不恨"。因为"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此句即含蓄幽默,又暗含了诗人对政敌的调侃之意。
  在知乎上曾有人问"如何让世界变得美好?"其中,一位网友的回答获得了很多人的点赞。这位网友说:"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变得美好!"正如苏轼一样,他不能改变环境,更不能改变周围人的看法,但是他却能够改变自己,用心生活。世事无常,落魄潦倒时就读读苏轼这首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网站目录投稿: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