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党,在考研冲刺后期,都忽略了做这么一件小事。 就是对课本的重新回顾、对真题的重新审视研究。 我以专业课自控为例,讲讲是怎么一回事儿~ 比如说,对于专业课来讲,你要想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学校的专业课课本、专业课资料真题、这个学校命题组老师(或者叫教学团队)出的习题集,那就很值得研究啊! 就拿宝刀君今年做的自控私家课来讲,给全国各地考不同的院校的学生做辅导,我就发现不同院校的真题,确实是有很大的特色啊~ 比如说你考西北工业大学,参考的大多数是卢京潮老师的习题集,这边的命题组老师喜欢考主导极点法、PID校正。 比如说考北京工业大学的,你参考的可能是于建均老师的习题集,这个学校的命题组呢,他们喜欢考二阶四阶参考模型~ 比如说考四川大学的,那就是要参考黄家英老师的书籍了,黄老师的根轨迹题,年年都要考一问:请问系统在满足阶跃响应无超调且系统快速性最好时,对应的让你算某一个量某几个量。 比如说你考上海交通大学的,那就得参考徐薇莉老师的习题集了,他们的特色是啥啊!一个词:新颖!也就是本不该出现在这章题目中的问法,他会考你啊!比如在根轨迹中求稳态误差最小值的问题~ 再比如说你考的是浙江大学,那就得看一个院士的习题集了,孙优贤院士的资料书《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辅导——知识精粹、习题详解、考研真题》岂能错过?他是频繁的考察给了奈氏图后,让你求参数的范围啊~ 看,化工出版社,院士的其中一本书都上了封面了~ 因此,专业课要想考高分,目标院校的习题集,必须加以重视!因为有可能考试题就是这些题的变种! 除了习题集,目标院校的课本, 也很重要。 课本里,每个老师会把自己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或者说本校侧重于这个学科在哪个领域的应用的知识点,这些内容会展示在课本里。 当然,看这些精彩的内容是一方面,看课本更大的重要性意义在于:你要梳理常见知识点、常规的解题方法。 比如说,宝刀君在做现控私家课辅导的过程中,当我讲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等于C(SI-A)^-1*b时,我会顺嘴问学生一句:假如这个矩阵是3阶的,它的秩怎么求啊? 有学生一听,懵了。 有学生一听,那是用定义呗,A的行列式分之伴随。 也有的学生一听,说道,哎呀,这不就是那啥嘛,就那个啥来着呢,就是那个,,,,,,, 就是把A和单位阵放在一起,然后用初等行变换的方法求逆矩阵呗,书上介绍的就是这个方法啊~ 如此简单的知识点,可是即将奔赴考场的诸位,不见得每一个学生都能麻溜的说出来。 这,就是不看课本的后果。 考场上,你要是敢用定义去做,阅卷老师那就开心了,因为改卷简单啊,一个符号就打下去了。 你懂我意思。 有人说,老师,我辛辛苦苦看课本没啥劲,还不如去看李林的押题卷,要是押中了,我不就赚了? 是啊,考研的学生都这么想的。 但是宝刀君想说的是:就算押中了,你考前也看了,真要是出出来,你还真未必能百分百复现出来! 也就是你不一定能做出来拿全分! 为啥呢? 因为靠预测、只靠做模拟卷,而忽视对真题研究的考研党,他的根基不牢固,他的基本功夫不到位。 因此呢,宝刀君真心建议大家:冲刺后期,多抽点时间好好研究下真题,多看下课本,自己动手找张A4纸,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梳理下,然后把自己截至目前已经做过的真题考法及对应的解题思路整理了,在此基础上,再把针对这个知识点的非常规问法、和其他章节结合在一块的考法也总结了,唯有这样做,各章考什么、如何破局,你是胸有成竹的! 数学也好,专业课也罢,理工科的复习思路大致是相同的,就这么干,你绝对在做这项工作时有收获! 不信? 戳永乐大帝的视频,你看他讲的,和宝刀君的思路一样啊,把真题刷(研究)到烦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