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育系统都要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授予不同层级的荣誉,有国家级的、省级、市级的。纵观这些荣誉获奖者的分布和评选情况,我发现了两种现象—— 一则,获得上一级部门授予的荣誉,必有大量的下一级荣誉作为基础,这是荣誉评选中不成文的惯例。如参加国家级荣誉评选的教师,必须要有省级荣誉作为前提条件,评选省级荣誉的教师,必须要有市级荣誉作为前提条件;二则,获得荣誉越多的教师,被授予荣誉的机会就越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很难在评先评优中占有一席之地。我称之为教育领域荣誉评选中的"马太效应"。 荣誉评选中的"马太效应"是一种教育界乃至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师分层起到了一种强大的催化作用,背后隐藏的是教师间不同的利益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任由"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甚至让这种矛盾不断加剧,会对教师和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忧。 教育系统荣誉的评选,其目的在于表彰先进,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如果荣誉过分集中到极少数人身上,其实际效果可能与应然目的背道而驰。 荣誉的过分集中,有重复奖励之嫌,有失公平。在奖励表彰的归属上,讲究论功行赏。如果获得上一级授予的荣誉,必须要有下一级荣誉作为前提,就容易出现重复奖励的现象。如某教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成绩优秀,荣获一等奖,在省级荣誉评选中,这位教师就有了基础条件,即便是别的教师再优秀,如果没有市级荣誉,也没有获奖的可能。这就可能造成市级荣誉,省级荣誉,国家级荣誉都归于同一人。而这些荣誉的获得,仅仅是因为是一次教学比武成绩优秀。 荣誉过分集中对荣誉获得者起不到激励作用。对于获奖教师而言,教师第一次获得奖励或荣誉,对其的激励作用最大,再后来继续获得的荣誉,其激励作用呈递减趋势。所以荣誉过分集中,特别是那些拿荣誉拿到手软的教师,荣誉对他还是一定的负担,根本没有激励作用。 荣誉过分集中也激励不了其它教师。荣誉过分集中,让获奖教师形象逐渐神化,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形象。获奖教师神化以后,也为荣誉项目的标准披上了高高在上的外衣,其它教师就会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努力了也没有结果。任何的激励目标,要"跳一跳能够得着",才能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荣誉过分集中,会失去对普通教师的激励作用。 如果任由荣誉过分集中现象加剧,教育荣誉的评选就会偏离其应然价值,从而不利于教育和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应该提高教师荣誉的覆盖面,在荣誉评选时实施即时考核、实地考察,忽略以前的获奖和荣誉,以即时考核结果和实效做出公平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