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结构性产品走上改良路


  挂钩标的物设定的区间变得宽泛,结构性理财产品变身"低风险"产品的同时,潜在收益空间也被压缩。
  "零收益"风波过后,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热情重新燃起。西南财大的统计显示,5月18至22日仅4天,银行发售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13只。
  不过,部分银行注意到投资者对结构性产品的风险厌恶,设计上越发保守。近期结构性产品的标的物区间范围变宽,同时在止损设置和风险规避方面也加大了控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结构性产品走上"牺牲部分收益来完全规避风险"的改良之路。
  以渤海银行近期发行的2009年第7期理财产品为例,其募集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设立的可展期结构性存款单一资金信托,收益率与人民币3个月期存款利率挂钩,如果在6个月的运作期限内,3个月存款利率大于或等于1.2%,产品就可实现2.22%的到期收益率。
  目前,人民币3个月存款利率为1.71%,在6个月内降息51个基点的可能性也不高,因而该产品预期收益实现的可能性很大。虽然几乎规避了风险,但2.22%的预期收益率仅与当前债券及货币市场类产品收益水平接近,与以往结构性产品8%-15%的预期收益率水平相差甚远。
  这是由于为挂钩标的物设定的区间比较宽泛,标的物价格溢出的可能性很低,预期收益率也必然下降。
  实际上,在全球经济形势略微企稳的大背景下,区间累计型和直接挂钩型利率产品成为近期结构性产品发行的主流。股市及国际油价的反弹,也使结构性产品找到了新卖点,银行近期便推出多款与境外能源股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同时,针对变化趋势更为复杂的挂钩股票以及能源类资产的结构性产品,"变异"现象也同样存在。
  如中国银行日前推出的中银进取--人民币港股挂钩产品,预期收益率挂钩5只内地在港上市的股票表现。若5只股票在观察期内,每个观察日的收市价均大于或等于其各自的期初价格的65%(即65%×期初价格),则可实现5%的预期收益率;若未满足上述获得投资收益率5%的条件,则最终获得0.36%的收益率。在经历了熊市后,上述5只蓝筹公司股价继续下跌35%以上的可能性较低,因而预期收益比较容易实现,但5%的收益水平与以往挂钩股票的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也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2年期的挂钩国际油价的结构性产品,风险依然较大。去年以来国际油价"过山车",让投资者看到了市场波动的风险。眼前来看,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可一旦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波折,恢复增长的力度不及预期,油价的前景将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未结束的情况下,预测2年后的油价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随着诸多专家和机构看好澳元,澳元结构性产品的发行也在增多。例如,荷兰银行最近推出的2009年"多区间累计"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香港盈富基金"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三期。其中,"多区间累计"产品挂钩银行间电子交易系统EBS上的澳元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益要看澳元兑美元的汇率表现;"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同样挂钩澳元兑美元汇率,2款产品均100%保本,最高预期收益率均为9%;"香港盈富基金"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三期产品挂钩香港盈富基金,到期90%保本,最高潜在收益率高达18%。
  众所周知,澳元结构性产品都以预期收益率高著称,普益财富统计显示,5月底到期的1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为1款澳元理财产品。但这款产品,在合同中已约定会保证最低5%的年化收益率,而产品获得的正是这个最低收益。
  可见,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不一定会如标的本身涨势那么好,关键还是要看结构设计,外汇产品还要注意汇率风险。
  面对结构性产品近期出现的新变化,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研究中心王增武建议,投资者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对挂钩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判断与银行产品是否一致。同时,在走势判断一致的前提下,如果资产价格预期是进入单向通道,就应该选择直接挂钩型产品,但若投资者判断标的资产走势会比较震荡,那么区间型产品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更高。
  不过,投资者不要指望结构性理财产品都进行一番改良并成为低风险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整体偏向银行一方,若是成为低风险的产品,其潜在收益空间很可能被压缩,投资价值相对较小。
网站目录投稿: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