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争鸣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不宜过度解读


  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读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到了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不少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9月19日现代快报)
  在全民择校的大环境下,殷校长"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的做法确实值得钦佩,朝阳中学的很多家长深受感染,纷纷表示校长的女儿在就不走了。不少网友也力顶殷校长,"校长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了‘家门口的学校’,我又相信‘优质均衡’了。"也有人认为此举具有示范意义,有助于点醒"择校狂"的家长,帮助破解高烧不退的择校热。
  点赞之余,有一个问题值得引发进一步思考:殷校长的"网红"行为究竟有多大说服力?能不能成为常态?
  以我之见,在当前情形下,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的行为并不具可复制性。简而言之,校长孩子可以有不择校的底气,不是校长的孩子恐怕就不敢轻率尝试。因为,同样的纠结,普通人与校长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好学校里也存在水平一般的老师,薄弱学校同样有优秀老师。而且,孩子学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得到老师的真心关爱与帮助。校长的孩子就读于本校,无需校长本人做出任何指示,必然会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而普通人的孩子是否能得到关注则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选择教师整体水平较高的名校,让孩子不用通过额外关照就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自然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首选项。
  事实上,即便是殷校长,做决定的那段时间,夜里也经常失眠,最后是顶着各方压力,为了印证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做出了表率。试问,如果不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教育者,会如此抉择吗?校长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普通人?
  因此,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只是个例而已,不宜过度拔高解读。要想真的破除择校热,绝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殷涛式校长的"冲锋陷阵"上,必须推进教育公平,从源头抓起,让学校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发展,尽可能满足学生和家长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当然,学校特色化发展和教育均衡的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在择校热一时难以有效缓解的情形下,切不可一味抨击围堵,关键在于如何切实转变观念,顺势引导家长理性择校。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不仅助推了择校热,而且还耽误了孩子。那些本来适宜职业教育或普通中学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千方百计地将之送进普高或重点高中,结果在班级里总是稳居末尾,长期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轻则自暴自弃,重则逼出了心理问题……这种因为择校而悔不当初的家长和孩子,我就遇到过不少。但依然还有不少家长不断地犯类似的错误,岂不哀哉!
  相关原创评论:
  许艳丽: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真的值得褒奖?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31738
  钟乐江: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这是胆识更是自信
网站目录投稿: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