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教育任务,教学质量反映的是高校的教学水平,工作的重点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因此,构建适应本校发展、教学目标以及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应改变以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学水平的做法,建立教学过程管理结合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反馈系统,以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管理模式;质量监控;质量反馈
  一、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灵活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经验的制约,造成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僵化,现行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无法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性不强,部门职责不明确,影响教学改革创新开展。
  (二)过分强调行政部门的权威性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行政部门的权威性,采取的是直线式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教师与学生间,管理者与教师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有时采取一刀切管理模式,忽略了两者间的交流沟通,造成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过程中,经常无法正确把握任务,同时也忽视了师生需求,只是严格按照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阻碍了一线教师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管理内容没有自身特色
  一些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形成自身特色,没有适合本学校的教学计划、教材教案及考试形式等,教学管理雷同。随着经济发展,高校高度统一的管理内容,容易造成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当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四)缺乏专业人员
  部分高等院校并不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高校教学的质量。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没有专门的研究人才,故不能合理地安排和计划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阻碍了部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基本上都是高学历人员,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比较深,但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不懂得教育心理学等,没有教学工作管理系统知识,一般都是通过紧急的培训或其他教师的传承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得来的。这样,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变革和系统创新没有建立在教学规律、教学及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
  (五)教学监控落实不到位
  大多数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就导致被管理者不能真正地参与教学管理过程,无法参与决策,而教学计划及教学的评价工作是由决策者直接决定的,被管理者的评价工作并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而只是一般的信息收集工作。目前,高校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在进行评价时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法,部分学校的评价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导致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
  一方面,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要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应包含创新的内容,以契合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实行全过程监控的教学检查制度;实行教学网络化监控,由教学管理部门主导实施教学监控,以学生信息员为主体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监控,包括学生评教,学情调查和考试监控等;健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的力度,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进行控制;完善各类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设立校外监督机制,制定调查问卷,让社会定期进行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以作为决策者制订方案的重要依据。完善的教育监督体系和控制机制必将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内容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采集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学生学习质量信息、教学管理效能信息以及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教务部门定期汇总教学质量信息;通过教学检查,由教务处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建立健全学生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座谈会或问卷调查形式来采集教学反馈信息;建立教师信息反馈机制,采用调阅教师教学日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教师征集教学意见,全面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跟踪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对学生的业务水平、工作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社会声誉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和要求等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分析,从而全面掌握高校教学质量情况。
  三、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措施分析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是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应树立教学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授专家治教的作用,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和吸引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并给予肯定,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决策、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建立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务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评价作用,使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引导和服务的角色,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和高效运行。
  (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
  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实践性思维,没有一定的創新性,管理者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方式,过分地强调了历史经验的积累、传统的延续及主观的决断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应善于借鉴国外高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应在教学管理中,结合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将其运用到教学管理模式中,减少决策体制的盲目性和经验性,增加其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构建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终身学习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合理的干部激励评价体制。评价体制中要引进激励奖罚机制和竞争机制,全面考虑每个成员的未来发展目标,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个人发展创造机会,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实现办公网络化。学校应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实现教学管理技术现代化,提高工作效能。
  (四)实行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模式可使校、院分工协作,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开辟了教学管理新模式。该管理模式突出强调了院系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的重要地位。院系可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合理和灵活性强的教学管理计划。同时,明确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给予院系一些相应的权利。如在进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实践性强的管理工作中,这样可保证院校在基于自身专业的特色上实行教学管理工作,突出其特色,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
  四、小结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发展的自身需求,是发挥人才整合和智力资本支持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的需求,是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创新人才机制健全和完善的需求。为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包正委.学习共同体情境下的高校教师发展过程模式研究:LAP模式的设计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2]郑确辉.应对创新人才培养完善高校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35-36.
网站目录投稿: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