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货膨胀面面观


  提起"糖高宗""蒜你狠",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得不无奈地苦笑。物价上涨早成了我已经议论的疲惫却又难以回避的话题。无论是菜市场的蔬菜水果还是超市里的牛奶面包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在消费者不经意集体涨价。曾经手捧铁饭碗的工薪阶层愈发觉得手里的钱似乎难以维持往日的生活:银行里储蓄的市民也在怀疑银行是否真的可以守住他们的存款,这些钱会不会"缩水"。而经济学家们则用"通货膨胀"来解释了我们诸多的疑惑。
  何为通货膨胀?
  爷爷总说,他们那个时候买东西都是用"分"计算,而爸爸又说,他们用"块"来衡量,但是到了我们现在,似乎鲜见几块钱就能买到手的东西了。与物价步伐迈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影渐行渐小的货币价值。时至今日,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最简单的通行定义就是"您所需支付的商品价格上涨"。换句话说,就是"您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比如说,如果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010,那么现在1元钱一包的口香糖到一年之后,理论上您需要花1.02元才能买着。
  原因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人们对价值的认知以及供求经济原理。这种效应通过直接影响货币价值而导致通货膨胀。当货币仍处于金本位时,如果人们开始担心政府或银行无力将其手中的现金兑换成黄金,那么通常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比如现在1美元值28.4克黄金,但人们认为政府只能拿出14.2克黄金兑换1美元,美元就会开始以14.2克黄金的价值进行交易。其实,货币的价值是以我们对货币价值的认知为基础的,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假设1美元等价于5法郎,有一天美国政府宣布其部分经济政策将允许美元缓慢贬值到约3法郎(美国政府可能希望借此鼓励外国投资者,或者出于其他原因),那么第二天,美元很可能迅速贬值。因为美国政府的公告使人们认为美元将贬值,结果人们的意志就会让美元真的贬值了。在今天的股票市场(另一种货币体系)上也可以看到同一效应。如果某公司宣布其利润下降,则该公司的股票价格马上就会下跌。
  除了人们的认知外,供给问题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显著客观得多。纵观历史,政府常常单靠印制更多货币来解决财政问题。但这可能导致货币价值急剧下降,货币不与黄金挂钩的现代市场上尤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美元数量翻倍,那么这些美元的价值会变为原来的一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迫支付约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当时德国的实际输出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数目,因此德国政府的唯一选择就是印制越来越多的货币,而这些货币都不与黄金挂钩。这导致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923年年底,420亿德国马克才能兑换1美分,而在1919年只需1马克就能买到的东西,这时需花7,260亿马克。"通货膨胀"(inflation)最初用于指货币流通系统中货币数量的增加,现在不少经济学家依然沿用这种传统。
  政府的"失误"
  技术上讲,"物价膨胀"就是商品价格上涨或者购买同样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货币通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的价格上涨,这种情况被称为是政府在本国消费者身上所强加的"隐性税收"(hidden tax)。笔者在童年时最不明白的就是,如果国家很穷,为什么不多印些钱呢?的确有这样的政府,但结果却是因为"印钞过多"引起了通货膨胀。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政府就可以提前以旧的价值花掉新发行的货币,而消费者发现他们手中的货币已经远不如以前值钱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18个月到2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虽然实际的过程有些复杂,并不仅仅是把印钞机开大马力那么简单,但是本质上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现实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的数量。
  衡量"通货膨胀"有许多参数,比如原材料价格指数(raw materials price index,简称RPI)、"工业产品价格指数"(industrialproduct price index,简称IPPI)或者"消费品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不过,由于经济学家、市场战略家和政治家更关心消费价格的变化,因此CPI成为衡量通货膨胀最常用的参数。虽然在一个国家当中,价格变化也可能与市场行隋、供货能力和交通成本等因素有关。"通货膨胀"通常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作用。而事实上,"通货膨胀"并非百害而无—利,它实际上是—把"双刃剑"。
  "通货膨胀"的影响
  几乎所有人对"通货膨胀"都谈虎色变,但事实未必总是如此。通货膨胀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不同的人群,它所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有赖于通货膨胀在人们的预期之中或是意料之外。如果通货膨胀率并未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预期通货膨胀),那么政府和社会就可以及时采取补偿措施,而损失也不会太大。比如银行可以调整存贷款利率,员工可以与企业谈判调整工资合同,包括随着物价上涨的工资上调。如果"通货膨胀"发生在意料之外,那么问题可能会有些麻烦:
  如果债权人没有正确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那么他将遭受损失,而债务人则会因此获利。对于债务人来说,他们的借贷甚至相当于无息借款。
  ·面对物价可能持续上涨的预期,消费者倾向于尽早花出手中的货币,这就增加了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反过来再次加大货币贬值的风险。
  ·靠固定经济收入生活的民众,比如领取固定退休金的民众会发现他们的购买能力持续下降,这样的结果就是生活水平降低。
  ·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远高于其他国家,那么国内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丧失竞争力。
  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信号。在某些情况下,极小的通货膨胀率(甚至是通货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比高通胀率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少通胀反而是经济疲软的信号之一,因此许多国家都注意维持适度的通货膨胀率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历史上著名的"通货膨胀"时期endprint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阴影,全球通胀形势"热浪滚滚"。印度官方公布的通胀率已经达到8.6%,而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4%以上。伊朗的通胀率竟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7%,许多民众抗议不断,呼吁政府制定商品价格上限,而该国在两年前曾发生过高达30%的高通胀。
  美国历史上也经历过两次著名的货币崩溃。第一次是欧洲大陆货币。美国当时还是殖民地,当地居民使用大量货币以支援美国革命战争。尽管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货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遭到破坏。第二次是十三州邦联货币。北方为了在美国内战中获得经济支持,美利坚联盟国发行了大量货币,甚至在个别时期,财政部长建议假币也可以使用。政策刚一出台,所有手中握有假币的人都涌向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政府随后在这些假币上标上"可用"的标记,又把它们花出去。如此混乱的货币流通,引起问题也是很自然的。
  当然,美国人在这次通货膨胀中享受到了使用假币的殊遇,不过同在美洲大陆的巴西可不那么幸运。正相反,他们曾经所拥有的货币变得和废纸一样。由于货币政策频繁变动,巴西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令人崩溃的地步。在20世纪早期,巴西通行的货币被称为"里斯",意思为"国王们"。到1942年,由于货币贬值剧烈,瓦加斯政府不得不进行一场货币改革,把原有货币改为克鲁赛罗。到1967年,克鲁赛罗又改为克鲁赛罗诺瓦,新币在所有面额后面一律去掉了三个零。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而通货膨胀率也在15%到300%之间徘徊。80年代中期,巴西的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达到了不可控制的2000%。1986年,克鲁赛罗的面额又被减去了三个零,货币的名称也改为克鲁扎多。经过反复贬值和货币调整,20世纪60年代所发行的克鲁赛罗到1994年,其价值已经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同样面额的克鲁赛罗,其价值还不到美元的万亿分之一。
  巴西通货膨胀的跌宕起伏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不过,最受罪的当然要属本国的民众了。为了克服通货膨胀的窘境,巴西开始酝酿一系列改革。到1994年,巴西政府开始推行以下政策:
  ·1994年的宪法修正案允许中央银行不再负担财政赤字。
  ·中央银行有权认定地方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违法。
  ·工资冻结并发行新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成为衡量经济运行的新指标。
  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巴西从1994年七月起物价开始迅速回落。到1997年,巴西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开始接近国际标准。不过,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足以让人崩溃:1克鲁塞罗雷亚尔(1994年)=2,700,000,000,000,000,000里斯(1930年以前)。
  中国最早使用纸币是在唐宪宗时期(公元806-821年),由于政府用于铸钱的铜出现短缺。如果不是450多年后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欧洲人大概还不知道纸币是怎么回事。到1020年的北宋,中国国内纸币的数量出现过剩,进入南宋时期,由于纸币数量如此庞大,它们开始变得不再值钱。到1166中,中国开始进入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这也可以说是历史上人们与通货膨胀的第一次较量。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物价"涨声一片",我国也难幸免于难。在高通胀的压力下,全球老百姓的小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到底有哪些奇思妙招,可以帮我们打赢这场"通胀保卫战"呢?
  当您的手中握有现金,不管放在家中还是银行储蓄,那么请合理安排投资方案。因为如果您的存款在银行中每年获得5%的存款利息,而通货膨胀率达到10%的话,您的存款实际上损失了5%。
  谨慎购买债券,因为高通货膨胀率将彻底破坏该债券的长期价值。黄金、不动产、通胀指数化投资(inflation indexed investments)将是您应对通货膨胀有效的投资方案。
  投资耐用货物和商品,而不是购买货币。买进那些您需要并且可以长久使用的商品。投资那些长期资本收益项目,因为短期投资会倾向于产生迷惑性利润——在高通胀率条件下,您实际上可能并未获得任何收益。总之,通货膨胀的确是一种经济疾病,但又并非像我们想的那样不可治愈。
网站目录投稿:雨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