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持股张裕和比亚迪年赚倍高手方烈的秘籍


  方烈认为,判断一家公司就像医生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财务报表就是一家公司的"体检表"。
  从2003年至今,13年左右的时间里,投资者方烈账户的收益率总计已超过300倍,远远跑赢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这全凭他重仓持有的个股张裕和比亚迪。那么,他当初如何相中这几只股?看好的逻辑又是什么?其实,方烈有着一套自己的投资秘籍。
  持股张裕和比亚迪
  2003年的时候,酒类股票还没有太多人关注,茅台也刚刚开始有良好表现,红酒仍然少有人问津。葡萄酒类的公司里业绩最好的是长城,张裕正处在改制阶段,不过,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的方烈深知结构治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那时中国刚开始兴起喝红酒,消费空间还很大,而且红酒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张裕作为中国红酒的龙头,也是一个百年品牌,行业空间很大,而它在行业里的地位又无可争议。另外,从财报看,张裕当时没有一分钱的负债,账上全是现金,这促使方烈下重仓买入。2003年方烈买入张裕的时候,成本价在7港元左右,算上随后的分红,成本几乎为零。
  另一家被方烈相中的公司是古井贡。2009年古井贡一季报出来的时候,方烈发现它的毛利率突然间出现大幅提升,于是随后展开调研。令方烈惊奇的是,当时做股票的根本没人去这家公司调研,而他本能地对扎堆调研的公司兴趣不大,显然古井贡暂时未受到市场关注,于是回来后大幅加仓。
  方烈长期关注的另一只股票是比亚迪港股。巴菲特曾在2008年以每股8港币的价格,逆势入股比亚迪,次年股价便攀升至42港币,巴菲特此轮收益超过420%。随后,比亚迪港股经历数轮起伏,2011年跌到十几块。方烈基于看好新能源车的原因大幅加仓,随后股价一路上行。
  财务分析加草根调研
  这些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有着必然的原因。现年45岁的方烈毕业于四川大学会计专业,在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从事财务工作近15年,自身有着过硬的看财报功底。
  今年2月初,山东墨龙发布公告,变更了全年净利润的预告数据,业绩大变脸,使得这家公司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方烈在雪球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避免山東墨龙业绩变脸地雷》的文章,认为类似的"地雷股"其实早有迹象可循。
  方烈的绝招就是看毛利率。对比山东墨龙2015年和2016年的同期中报可发现,同样一款主打产品,其毛利率在2016年下降超过7%。毛利率对利润固然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毛利率下降,说明下游的客户肯定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说明这个行业出现了逆转。之前很可能是供需平衡,现在可能就变成供过于求,变成买方市场。如此一来,下游客户出现问题,付款就会出现问题。由骤降的毛利率、巨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推导出坏账计提不合理。方烈认为,山东墨龙这个报表符合"重症病人"的一系列特征。
  对于如何察看财务报表,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状况,方烈有着自己的心得。他认为,判断一家公司就像医生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财务报表就是一家公司的"体检表",表面上看指标没太多变化,甚至无明显的高低变化和预警信号,但经验丰富的"医生"能从中看到一些变化的倾向,如果再辅以"望闻问切",就能大幅提高准确度。
  如果说通过财务报表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造假、运转是否健康在A股不那么重要的话,那么在港股上,这种技能就显得太重要了。港股中有很多老千股能在短时间内跌去90%,令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近期因债务及造假问题而股价狂泻90%的辉山乳业就是典型案例。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落地,很多内地投资者或将因不熟悉港股规则、不懂财务分析而遭受损失。
  方烈曾追踪过一只老千股,代码00911,之前叫恒发洋参,后更名前海健康。由于自身原因,这类股经常不停地更名。这只股就曾暴跌过百分之九十几,令投资者损失惨重。其实,在暴跌前它的财务报表上已露出端倪。在上市前的2013年,该公司账上有几个亿的现金,但一年的利息只有区区6000块。通过研究,方烈得出结论,这个钱肯定是假的,是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去银行骗贷,然后再通过IPO圈钱,实现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的目的。
  买卖是永恒的问题
  当然,做投资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方烈也有着许多遗憾。2009年方烈将张裕一半的仓位卖出,换股古井贡,成本4块多。他预期目标价是六七块,随后股价上涨超出预期,在40块时全部出清,但随后该股两年时间涨到80多块。另一只是沪东重机,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船舶,当时方烈重仓介入该股。后来熊市来临,迫于压力,他卖出一半仓位,但随后该股股价翻了七八十倍。
  方烈认为,价值投资意味着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但这并不等于永远不卖。学会卖,往往比学会买更重要。投资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是祖师爷。大多数人,特别是那些重视听消息的人都会买,当消息出来时,第一时间抢入就行,但卖出是个大问题。不过,他认为对大部分价值投资者来说,这些已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自己也没有本事卖到最高点,多数价值投资者也只能赚能力范围内的钱。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格隆汇、雪球
网站目录投稿:惜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