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胶州西皇姑庵出土的青铜器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物产丰饶,向有"金胶州"之誉,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远在4000多年前,先民就已创造了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夏商属莱夷之域,到西周始有"莒""计""介"等建置的记载,秦在介地置黔陬县,西汉又有计斤,郏、祓等县和候国,到东汉皆并入黔陬县。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始置胶州。古老的"金胶州"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瑰宝。
  胶州市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珍贵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均出土于西皇姑庵遗址。该遗址位于胶州市西南四十多公里的铺集镇西皇姑庵村西南,遗址距村约100米,东南濒胶河,为一肥沃高台地。遗址现存面积东西最长约50米,南北约130米,灰层厚约2-3米,为商末周初奴隶主贵族墓地。1976年昌潍文物管理组组织发掘了完整的车马坑一个和两座墓葬,车马坑内殉葬一车四马和一奴隶,车前有四马,即两骖两服,随同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镞、铜制胸甲等,是一辆战车,这是奴隶主阶级实行暴力统治的体现。墓葬内有成组青铜礼器出土。
  青铜卣
  青铜卣是商周时期主要的盛酒器之一,在青铜礼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鬯是一种用郁金香和黑黍酿成的祭祀降神用的高级香酒,卣应是专门用以盛柜鬯的。甲骨文中有"鬯一卣"的记载,在《左传》中也有"鬯一卣"的记载。
  这件青铜卣高23.6厘米,底径14.9厘米,重3.6公斤,时代为商晚期。椭圆形身,腹下垂,足外撇,显得稳健实用。腹上部饰一周饕餮纹,纹带中间前后对称地各饰一浮雕小兽首,给人以神秘之感。盖上有圈足状捉手,并饰有一圈饕餮纹。提梁两端铸有均衡的羊首,活泼有趣。提梁上面饰有一组夔凤纹。椭圆形圈足外饰一周云雷纹,梁盖腹均以云雷纹衬底。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此卣以饕餮纹为主,以云雷纹为地纹,体现出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青铜器大都为分铸,此卣的提梁是与器身连接的,但又能活动,因此一次浇铸不能完成。先将提梁铸成,然后将提梁嵌放在卣的主体范上定住,与待铸卣体的衔接部位套嵌在一起,中间用范料隔开。这样,先铸的提粱和卣体就能套铸在一起,这是古代铸工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
  方彝
  彝,即"彝器",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是古代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等礼仪活动所使用的器皿,是贵族阶级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这件方彝是为青铜质,通高22.8厘米,口径14.9厘米,重2.6公斤。长方形,下收上扩,棱形盖,盖顶有棱状柱纽。三角形四足于器身连接处微收进,至底又稍外侈。整个造型呈建筑物状。器身没有繁缛的纹饰,只在盖与腹各饰两道弦纹,棱角清晰,使人感到朴素无华,庄重大方。从方彝的造型、纹饰及器内铭文分析,时代应是商代晚期。
  在这件方彝内底铸有一组复台铭文,后一字是"女",为做器者名,前者十分奇特有趣,"下似一大人双手举子,上作床几之型。"1930年,郭沫若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一文中,释此图为族徽,谓"乃古代国族之名号,盖所谓‘图腾之孑遗或转变。"此后,研究此族徽的学者很多,但究竟应释为何字,何族族徽,争论很大,意见很不一致。目前已知带有此族徽的青铜器很多,据统计约有200余个,多分布在陕西省、河南省、北京市、山东省和甘肃省等地。已知山东省有长青、费县、胶州市三处。
  父已尊
  尊是用于盛酒备酌的器皿,常和勺,斗合用。商周是青铜器十分盛行的时代,伴随着青铜器的盛行,青铜尊也成了当时祭祀盛酒的主要用品和拥有者身份的象征。古代青铜器铭文中把"尊彝"作为青铜器的通称,就说明了尊在当时的礼器中其地位仅次于鼎。
  这件尊高24.4厘米,口径19.4厘米,重1.65公斤,商代晚期。腹部饕餮纹,以云雷纹衬底,其下饰两道弦纹。侈口,鼓腹,圈足外撇。内底铸有铭文"父已"二字。
  尊腹部的饕餮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对称的龙纹,之下是两角向内卷,角下有双目,再往两侧有所有展开的体躯,上有曲张的爪,主体部分似一牛面。尊的装饰手法,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纹饰上,再勾刻出细线,形成三层花纹,增加了层次感。
  尊内底"父已"二字是铸成的,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父已"是表明做器者为祭祀亡父已而做。
  妇簋
  此簋高13厘米,口径20厘米,腹深11.9厘米,商代晚期。侈口,圈足外饰一周饕餮纹,腹外侧铸有对称的双耳,耳上部饰牺首,下部带珥形饰,口沿下饰一圈饕餮纹,间有浮雕兽首二个,簋内底有铭文"妇"字,是做簋者的名字。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期,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台使用。据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就是"僭越"行为。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战国以后就很少见到了。
  父甲爵
  商代奴隶主流行饮酒,并往往举行隆重的仪式,因此,酒器特别多,在商代后期,几乎具备了各种酒器的造型,有爵、斝、觯、觥、壶、卣、晷、觚、盉、尊等等,而青铜爵则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酒礼器,是当时等级、身份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台中的核心器。
  这件青铜父甲爵通高22厘米。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腹部饰有以云雷纹衬底的饕餮纹,腹侧有一錾,便于提取,上饰有一牺首。下有三足作三角刃形。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柱,柱顶作帽形。在鋬内的腹壁上有铭文"父甲"二字,是做器者为祭祀其父甲而做。此爵纹饰庄严而富于变化,并根据形体部位的不同用途,或厚或薄,或张或收,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外撇的三足,给人以高度的安全感,充分体现了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水平。
  西皇姑庵遗址出土的文物比较丰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如出土的战车与铜制胸甲,对研究战车的形制、车战以及兵战防御,均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是研究古栈文字不可多得的实物,同时也为研究古胶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物资料。
网站目录投稿: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