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强制新教师去农村校任教无助于教育均衡


  为了补充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新进教师必须先到农村支教1-3年"等鼓励、引导,甚至强制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的政策规定,时常出现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笔者认为,这一政策能够迅速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却加剧了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不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把握、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从师范生向合格教师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一般认为,经过3年时间,新教师才能在讲台上"立住脚"。而把大量的新教师派到农村,在某种程度上把农村学校当成了新教师的实习基地,在缺乏相对规范、有效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的农村学校,新教师只会越待越茫然,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解决不了农村学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在福利待遇、教育设施、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优秀农村教师想方设法进城,却少有优秀城市教师愿意去农村任教(短期支教除外)的单向流动局面。老教师不愿去,强制派遣难度大,派新教师去农村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选择。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差,某些到农村任教的新任教师岗位忠诚度低,到岗后首先思考的往往不是如何专心研究教学,而是怎样才能调走。
  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新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可塑性强,处于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想发挥这些优势,需要有名师的引导、讨论交流和科学合理的管理培养机制,而这些正是农村学校少有的。不仅如此,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有些学科甚至只有一两名教师(在有的山区镇小,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几名教师)。同时,农村教师的进修培训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培训经费比较紧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因为编制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本身工作负担就很重,如果有人去培训了,别的教师难以兼顾其工作。新进教师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其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会在农村任教的几年中一去不复返。
  城市名校往往有较多的优秀教师和相对完善的教师业务发展的制度与措施,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指导和科学合理制度的管理,能较好地弥补新教师缺乏经验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速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并不会影响城市名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不妨将新进教师前3年安排到城市名校任教,3年适应期满再通过教师交流的方式派往农村学校,这样能达到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网站目录投稿: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