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我们更是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工作,爱学校、爱学生、爱工作、甚至爱工作中琐碎繁杂的事务,我们要把对事业的执着热忱一届届传承下去。有了对工作的热情,才会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教学效果才有更好。 要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要能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很快地成长、成熟,就得有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立场和崇高精神。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 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乃至思维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可见,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师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心灵的健康成长。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三、积极探索"爱心、耐心、细心、用心"的教书育人之道 1、爱心,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爱是教的心理动力,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精心地教学生,才能尽心竭力的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产生"亲师信道"的心理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追求真理,确立科学人生观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中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爱学,更谈不上会学。许多老师也经常感叹学生素质不高,对教好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然而我认为,一味地抱怨,不如从自身查找原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们的爱。"事实确实如此,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热爱,首先就要热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是否真的喜欢他是非常敏感的,并且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中考中失利的孩子们,他们曾经受到过冷落,甚至歧视,他们有的彷徨:"我怎么这么笨?将来我还能考上大学吗?"当他们选择了上中专,他们仍然心存疑惑:我能学会专业知识吗?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你能行,你们不仅能学会,将来还会有很好的发展。"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很简单,那就是作为教师的您多给孩子们一些关怀和鼓励。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地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我还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我把平时积累的优秀学生事迹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对于要参加工作的同学,我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脾气急躁、有点小事就发牢骚的同学,我和气地告诉她生气对个人的危害有多大、对学习的危害有多大,同时送给他们一句话:静能生慧,让她慢慢体会静心思考给她带来的益处;对于学习成绩差,还有点不守纪律的同学,一方面我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另一方面,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实践表明: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他回报给我们的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 热爱学生,只需要我们付出一份爱心,而这份爱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当你真诚地去爱学生时,学生会更加爱戴您,信任您。当我生病时,看到桌子上不知是谁悄悄放的药,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教师节那天,当我拿起接连不断的电话,听到里面来自各地的声声祝福,我的心情比得到任何荣誉都感到欣慰。 2、耐心和细心,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 如果说,爱心是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源泉,那么,教师的耐心和细心则是培养学生不断进步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正是耐心的一种深刻的体现。教师担当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既然是重任,当然不可能轻松完成。 有了爱心和耐心,还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学生、细心地了解学生。其实,细心和耐心往往是分不开的。课堂上,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变化;课下,教师要细心地留意学生的言行;试卷上,教师要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问题。 3、用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要教好学生,教会学生,光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用心钻研,不断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怎样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怎样使学生在愿学、乐学中达到学习目标?为此,我在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每次备课时,我认真分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根据每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住教学重点及难点,然后再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等,将教材上的内容重新进行设计,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自编教材。我自编的这套教材对教师而言,既是简明实用的教案,又是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既是简明扼要的教材,又是完整详尽的课堂笔记,还是系统完善的练习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四、精湛的业务水平 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好教师,首先应该表现在其学识和人格上。好教师应该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文化和教学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应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做到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益。好教师上课应富有激情,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激情熏陶着学生,学生的表现激励着教师。课后教师要善于反思教学的得失,及时修正教学方案,彰显出课程意识。好教师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不仅要使自己具有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精神至上的高尚品质;热爱教育、诲人不倦、学生至上的满腔热情;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工作至上的良好风范;而且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不断为学校的发展提升增光添彩,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