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属恭维上司的时候,或者说,当一个没有权势的人恭维一个有权势的人的时候,往往会被认为是在拍马屁。所以,类似依附权势、阿谀奉承等行为往往会被人唾骂、摒弃。你如果是一个喜欢拍马屁的人,或者是一个喜欢被拍马屁的人,那么人们就会"看低"你,甚至会把你与"小人"等同起来。 但是,拍马屁的现象在职场中十分普遍,即使是在一些非常优秀的经理人身上也不能避免。在我的观察中,几乎没有不拍马屁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个一官半职的人更是如此,倒是那些身处基层的员工很少有给领导拍马屁的。实际上,许多有权势的人能够走到今天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拍马屁,而是因为他们太会拍马屁,他们拍马屁的水平也不同于一般人。 我并不是要为拍马屁正名声,我也很讨厌拍马屁,从心里对那些"肉麻"的话感觉不舒服。但是,有的人拍马屁的确能够活跃气氛,促进交流,不仅不让人感觉讨厌,反而让人感觉很受用,这可能与一个人的"高度"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他总是能够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一面。 有人说"马屁里面有真情",其实,马屁里面也有才华。拍马屁能够拍出感情和才华来,还有谁会说他是拍马屁呢? 《吕氏春秋》历经七年终于编辑完稿,吕不韦为此大摆宴席,广邀百官。以吕不韦当时的权势,大家都以受到邀请为荣,自然是争先恐后地前来道贺。百官们看了巨作《吕氏春秋》后免不了大加赞扬,像"惊世巨作""万世盛举"等赞扬的话不绝于耳(这样的现象在职场中真是太普遍了,大家都在"赞扬"老板的英明,你能不说上几句?)。 但是,像这样露骨的马屁话让吕不韦听的有些厌烦了。于是吕不韦走到李斯面前问:"诸公抬爱,皆贺老夫,老夫愧不敢当。客卿素有大才,愿闻客卿高见。" 李斯朗声道:"李斯独不贺相国。"吕不韦呀了一声,笑容立时有些僵硬起来,众人也都眼神异样地望着李斯。心里说尽管你李斯年轻有才华,又得皇上的喜欢,但今天这样的场合也不能不知好歹呀。 李斯不急不慢地说道:"李斯不贺相国。吕氏春秋历时七载,一朝告竣,此非相国之喜——实为我大秦之喜也。大秦得此书,足堪传诸久远,子孙受益,胜于连拔百十名城。相国成此书,功在社稷,纵有灭国之功,不能过此。李斯贺我大秦,再贺后世学子。今世百家争鸣,互不相让,孔墨老庄,莫衷一是。求知学子,仓仓皇皇,难为取舍,不知去从。相国之书,采百家之长,弃百家之弊,融为一炉,定在一书,开卷则知天地万物,闭卷已晓古今变化,此实后世学子之大幸大福也。李斯不敢贺相国,反窃为相国所费巨万之钱财悲也。" 李斯说完,大家的情绪才转危为安,听得最后一句,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禁暗暗赞许李斯,还是李斯会拍马屁。 果然,吕不韦听了李斯的话,心中大悦,捋须大笑道:"钱财乃身外之物,本相何惜之有。" 李斯的马屁拍得不响吗?恐怕没有一个人拍得比李斯更响了。但李斯没有把那些华丽的赞语送给吕不韦,而是送给了大秦,送给了后世学子。这反而从另一个层面大大地提升了《吕氏春秋》高度和吕不韦的历史贡献。最后李斯用"不敢贺相国,反窃为相国所费巨万之钱财悲也",再一次说明像《吕氏春秋》这样的巨著也只有吕不韦这样有地位且无私的人能够做到。 "客卿素有大才,愿闻客卿高见。"吕不韦对百官的"道贺"并不满意,他想听到更有层次和更有水平的"道贺"。李斯没有让他失望。这说明拍马屁也要有大才,没有大才,只是普普通通地说一些面子话、客套话并不会打动人心,只会让人厌烦。 有人说"马屁里面有真情",在我看来,"马屁里面有才华"。拍马屁拍出你的才华来,才能拍得大家都有面子,不仅是对方有面子,自己也有面子。 谈到"拍马屁",很多人都会说"不要拍马屁",但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等级存在,那么谁都免不了拍马屁。只是有的人会拍,有的人不会拍。会拍就不是拍马屁,不会拍就是在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