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王晓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基于我国当前新的历史定位,深刻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之后得出的重要论断,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总纲领与总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助于缓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短板,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区域均衡发展,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全面开放六大要素,六大要素环环相扣,既包含宏观的经济体制机制,还有微观的企业行为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产业结构体系、区域空间布局,是一个关于经济建设的综合体系,在该综合体系当中,如何从具体行动的角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攻点与着力点,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结构之间的严重失衡,面对供给端存在的产能过剩、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纠正供需错配以缓解社会主要矛盾,落实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工作要点:(1)坚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切实改善我国供给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供需协调。(2)经济工作重心落实在实体经济之上,避免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良性互动,振兴实体经济。(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视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4)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达地区建立以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等与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网络,确保要素的自由通畅流动,促进产业发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谁掌握了最新的科研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主动权。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在诸如高速铁路、量子通信、激光制造、常温超导等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就要进一步增强创新研发能力,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尊重知识产权,完善创新专利保障,建设世界领先的科研创新体系。与此同时,要做好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引领企业加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相融合,明确市场需求,定向高效开展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万众创新",让创新成为社会发展新风气,带动经济发展更上一城楼。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其中困难群众的脱贫工作一直是党和各级政府的挂念之所在,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乡二元体制下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成为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短板修正,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带动作用。我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受制于细化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生产管理,农民收入一直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农村现代化这一突破性表述,表现了党中央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决心与殷切希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为中心,切实提高农村发展水平。首先应健全农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重点在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其次是完善农业生产支持保护制度,从农业生产的技术扶持,到农产品收购的市场化规模化指导,各级政府应重视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结合。最后是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农业地区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创业机会,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力度投入,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补短板、促发展的重要战略,除了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具有协调地区经济、形成区域产业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之意。面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区域经济不协调,落后地区短板凸显的发展现状,十九大提出四大板块发展,包括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强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创新驱动东部沿海升级。其中前三大板块重点在于通过政策倾斜与扶持,支持落后区域有序追赶,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发展则以我国三大经济圈为主要着力点,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挥优势地区经济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有助于发挥三地各自优势,缓解北京资源约束,实现区域发展互利共赢。要以雄安新区作为协同发展突破点,推进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创新合作、促进产业承接转移协同发展,早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带动北方经济走向新高度。 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九大报告延续了之前我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表明现阶段我国仍将坚持以市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承认市场作为主导的前提下,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经济运行中,政府要做好确保公平竞争的裁判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基础设施,减少无端干预,由市场来发挥资源要素的配置作用。而当出现市场失灵时,政府也要勇敢承担责任,避免出现大范围的危机与恐慌。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工作要点:(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表现为国企的管理体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推进,在确保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要素配置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杠杆风险,激发企业活力,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2)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政府应简政放权,减少过度干预,通过引入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对于市场竞争的阻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发展效率。(3)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手段机制,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面对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债务危机,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层面表现出色,采取金融支持、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多效举措,保证了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现代化经济体系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宏观调控也要适时转变,以保证我国经济高效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