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是当前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努力实现与企业从浅层次合作到校企共生,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提高技能人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用事实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生就业输送的合作,而应该是校企文化内涵、校企共育理念、校企共同发展的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内涵建设 启示 江苏省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学生就业本土化为导向,不断研究区域市场变化,时刻贴近本地市场需求,力争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先后主动与50多家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建设新专业,改良传统专业,形成了稳定的培训基地和强大的就业网络,为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打造绿色通道,提供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建校十年来累计安置毕业生就业8000多人。常年主动为各类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年培训量在1.6万人次以上,目前在南通乃至江苏省技工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学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与类型 1.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伴随着地域经济转型的新形勢,企业急需高水平技术工人。学校与多家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合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学生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与专业对口,实习与生产可实现零距离衔接。 2.实行企业冠名办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向深层次发展 冠名班为企业提供了品牌展台,为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校企双方通过共同招生宣传、设定招生条件、制订培养方案、承担教学任务、负责学生就业,搭建了深层次的资源共享、功能衔接的教育合作平台,建立了一套以教、学、做相结合,开放性、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3.建立"互为基地"平台,优化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学校结合多年办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效能,建立有良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企业职工培训的"工厂",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学习技能教学的"学校"。通过校企资源共享,使企业成为学生适应生产实际、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乳化器",使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提高技能的"加油站"。"互为基地"的合作,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学校发展、企业做强、学生充分就业和员工素质提升的良好态势。 4.打造"校企联姻"品牌,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配合 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建在企业、企业建在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业融资合作办学。凭借学校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企业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的校企共生目标,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强强联合。学校在合作中把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作为校企合作的根本,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用工需求,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学校就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无条件满足企业的用工岗位,从而使校企双方变成共同培育人才的"亲家"。学校把对企业的人才培养作为分内事来落实到位,为学生充分准备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让学生在企业有大显身手的资本;企业把对学校的人才输送作为"娶亲"来高度重视。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有施展才华的岗位。 通过这些模式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的形式,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体验企业生活等,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校企同教,校企共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各尽其长,互利互赢,为培养更多的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如何让学校的就业观与企业的用人观无缝对接,如何让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用工要求"无缝衔接",是当前各技工院校需要探讨的新课题。学校认为,如果真正能够通过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难题,只有建立校企互惠互利共同体,校企同呼吸、共命运,双方都视人才培养为己任,心心相印,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合作才能牢固、长远,才能真正体现校企共赢。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什么样的合作呢? 1.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相结合 "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江苏省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初步具备员工的基本素质,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以技能就业为根本"是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切入点和制高点,一切以企业需要和学生乐意就业为宗旨,重点解决校企合作中技能培养的"短板"问题,着力构建和完善培养目标的制度框架和动力机制,以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相关能力。 2.培养方式与技能要求相吻合 江苏省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式,以无条件配合企业用人需求。例如,学校针对合作的管理要求,把培养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线,以接受企业对学校培养能力的考证,采取了以下培养方式。 一是"入学先进厂"培养方式,即新生开学后就安排他们到企业参观,了解、认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到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不定期的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他们对企业的生产环境、流程、工艺有了相应的了解,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技能的信心。 二是"课程先专业"培养方式,即新生入学后缓开公共课,先上专业技能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增加学生求知"胃口"。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时再渗透公共课,效果会更好。 三是"课堂进车间"培养方式,即走出传统的一个教师、一群学生、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采取"理实同步"交叉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手所动",学生的技能只有靠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掌握。有道是"实践出真知",每一次实践的过程,就是技能提炼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再到企业进行岗位适应性实习检验,才能很快查找到技能上存在的差距,再有针对性地弥补,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3.教学形式与企业管理相磨合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每年不仅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讲课、指导实习工作,而且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从工人做起,进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深造,真正成为"专家型职业人"。学校每年暑寒假都要选送20多名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的生产一线深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再"回炉"训练,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教师到企业锻炼不仅能了解到企业的新技术、产品的新工艺,为改进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身临其境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有助于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样,学生到企业后无须再培训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周期,同时对教师个人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2)采取"工厂式学校,学校式工厂"的办学形式,结合企业生产管理进行大胆尝试,即根据企业生产的要求,采购与企业生产配套的设备,参照企业的一整套生产流程,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项目进行生产性教学,既完成了技能实践教学任务,又能成批量加工企业产品,做到生产与实习两不误。不仅体现了企业生产的真实场景,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4.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开展以校企冠名的体育竞赛、知识竞赛、文艺联欢、社会公益活动等。今年学校在如皋地区范围内特邀30家具有知名度高、待遇好、用工规范的优质企业共同举行了"校企对接定向就业交流活动暨2019年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与12家知名企业共同举行了"名企校园行"系列活动,与双钱集团(江苏)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江海——双钱五月潮"大型文艺联欢会,通过一系列校企活动,使学生从踏进校门起就与企业品牌一起成长。今年组织学生到本地20家企业参观,请相关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定期指派教师跟踪服务与指导,使学生能及时接受专业辅导,在实践中完成"知行并进"。企业通过提供奖学金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并注重对学生责任、创新、竞争、科研、质量、效益、成本和市场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小结 校企合作既是学校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求,是校企双方"在艰难中求快乐"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过程。学校要充分認识到,主动邀请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校企合作的得与失,进一步正确看待校企合作,把自己看成是"育人主体"的一部分。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事,只有坚持互相信任,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稳固和持续。相信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江苏省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技能人才的"批量生产"以及实用型技能人才被"抢购一空"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