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扎兰屯职业学院为案例,针对中职院校转型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转型高职院校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现状分析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职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由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升格为高职院校,已经是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更加注重技能与实操的培养,让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中职学校只单纯地重视"如何做",不关注"为什么这样做"。因此,由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转型的教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下面从以下方面加以叙述。 一、新转型高职院校师资现状 以扎兰屯职业学院为例,扎兰屯职业学院是2015年由扎兰屯林业学校、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和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整合而成立的高等职业学院。 1.教师结构 (1)年龄结构。扎兰屯职业学院的全体教职工,40岁以下年龄的老师占比最高,40到50岁的老师占比最少,50岁以上的老师,占比居中。40岁以下的老师占全院老师的42%,50岁以上的老师占全院老师的31%,40岁到50岁的老师仅占全体教师的27%。 (2)职称结构。从扎兰屯职业学院的全体教师的职称情况看,高级讲师占比最高,无职称的老师占比居中,中级讲师和助理讲师的老师占比较小。高级讲师占全体教师的43%,无职称的老师占全体教师的27%,中级讲师占全体教师的23%,助理讲师仅占全体教师的6%。 (3)学历结构。扎兰屯职业学院的学历结构情况是,本科毕业的老师占比最高,为81%;研究上的比例次之,为17%;专科生最少,仅占2%。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转型的高职院校,50岁以上的老师偏多,中间力量薄弱(即40到50岁年龄的老师偏少);职称方面,高级讲师的比例高,高级职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或是接近50岁以上的老师;学历结构,本科生占比多,研究生占比小,50岁以上的老师或是接近50岁以上的老师基本第一学历都是本科,新"引进"的人才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 2.职业能力 (1)职称到顶,没有动力。现在刚由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学院的一些老师,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自己近5年或者近10年即将退休,转教授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开始放任自流,不讲高职课或用中专讲课的方式讲课。有的教师不接受安排的任何课程。这也许是个别情况。有的老师曾经翻阅进教授职称所需的相关条例,关键有两点:第一,必须有主编教材;第二,有科研项目,并为项目的负责人,或是发表SCI,点击量还有一定的要求。面对这些,好多老师退而求其次。那么,心态成为关键性的问题,心态的原因造成这个问题的出现。中职学校转向高职院校要求教师的心态也积极向高职院校转变,努力转为高职系列,并努力晋升为教授职称。这不单单是自己的殊荣,也是学院的荣誉。 (2)与企业没有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的的出现等,社会对相关的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新转型的高职院校的院校,只是单单按"书本"教学,或是简单地结合实践操作,学生毕业以后很难迅速从精神上和技能上融入企业,主要表现在未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办学,或是与企业联系不够。 (3)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刚由中职院校转为高职院校,教师讲课理论偏深,而实际技能偏低,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和文化上不如大学本科的学生,技能又不熟练,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融合不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毕业生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研究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但新转型的高职院校融合度不够,不能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學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的这个环节,由于是刚转入高职阶段,老师导入大部分是简单直接、无悬念、无疑问,直接给出这节课的内容,没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和探讨空间,同时,缺乏对上节课的衔接和铺垫,往往是直接给出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空间,不能有效地把问题投射给学生。 (2)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刚转入高职院校,还延用中专老师"一学时讲授理论,一学时演示实验的方式"的授课方式来授课。以化学课的酸碱滴定法为例,以前是先讲授理论,第二节课在实验室里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学生能看到如何用电子天平称量药品、如何定容、如何定容、滴定终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缺乏动手环节,更不关注能否通过学习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能否与工作相挂钩,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2.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理论陈旧。由于是刚转型的高职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大部分老师实践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从具体的实践教学来看,学生满堂都在听理论知识,或是大部分实践都在看教师演示实验,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新转型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课的正确认识,在实践课设置上偏理论轻实践,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时间少,学生实践能力有限,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策 1.校企融合 学生学习期间,学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校可以聘请校企合作的工厂业务能力强,并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派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校企合作的学习期间,让学生做到:当岗位、定期换岗、定期考核。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做到真正的理论教学与实际能力的融合。 2.注重专业实践 学院可利用寒暑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专业理论教师到用人单位实习,到生产第一线,掌握生產工艺流程,了解生产设备和产品的主要性能和用途,掌握生产操作技能,提高专业理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应鼓励把科研融入教学中,以科研促教学。教师在讲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科学性问题,并对创新性等展开讨论,把科学研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意识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安全、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把科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和要素引入课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满足当代高等教学改革的需求。 4.有效课堂 (1)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高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导入有悬念、有疑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导入课应该由直入主题改为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所见所闻等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已经由以前的理论课形式,改为理实一体的形式,由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助的模式,改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模式,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转变中职的教学模式,高职的教学模式应该倾向于学生工作以后在职业生涯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可以将问题先透射(预习)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来自己阐述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结果,并在整个过程中,思考如果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现在的单位或公司是如何解决的。老师在给定答案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肯定存在偏差,教师必须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后,进行总结分析,达到融合的目的。在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转型院校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突出学生的"有声、应用、创新"思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学三大反思[J].内蒙古教育,2015(10). [2]米久奇,汪长军,廖远基.基层电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龙菁菁,杨迎.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5(7). [4]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