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商业银行借道转型


  这是一种争取客户的手段,其中间业务的收益可观
  经济危机之下,商业银行的PE(私募股权基金)热情却丝毫不减。2008年12月,建行旗下的投资机构建银国际,融资50亿人民币筹建中国第一家医疗保健投资基金,并与一家美国公司联手管理,投资预期收益为每年20%以上。同时设立的还有一支规模为40亿~50亿人民币的航空业PE。此外,建银国际还计划通过香港一个共同基金筹资8亿港元,投资于香港上市的大陆消费行业的企业。
  建设银行选定医保、航空业作为其PE的投资方向,应该主要是看中这些行业长期增长潜力,而消费类投资可在此经济低迷时期,因其弹性较小,而受益于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
  进入私募的动机
  在企业纷纷"脱媒"(指企业减少间接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今天,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当越来越多的银行上市,市场与股东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波动更明显,而利率市场化还很遥远之时,如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盈利模式直面竞争?当传统信贷业务已经无法提供明显利润增长贡献的时候,必会寻求中间业务的突破。因此,目前商业银行从事PE的本质是一种金融创新,动机是拓展业务边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尽量规避目前的法律法规,逃避监管。
  受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法》的限制,商业银行还不能直接从事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投资。商业银行参与PE后,可以通过接触PE业务促进贷款业务,同时可为PE提供综合金融方案时充当多重角色,如管理人、贷款人、托管人等。因此进入PE也是一种争取客户的手段,其中间业务的收益可观,仅PE托管,银行大概能收取千分之零点四到千分之一的托管费。
  PE风险必须防范
  传统的银行贷款管理需要安全、稳健,而PE需要成长性、高收益。参与PE须谨慎,否则,任何学费都可能是昂贵的。
  首先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控制风险的关系。要发展中间业务,创新但又不能触及法律、政策的底线,任何"擦边球"所带来的收益都将是短暂的。必须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杜绝信贷资金流入PE。否则在目前的制度法律环境下必然采取曲线贷款,新的不良贷款可能产生。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发展的模式、方法可大胆假设,但实施时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度"的把握尤其重要。逐步建立一套合规的方法体系是急需的。如果决策层只看到"年预期收益为每年20%以上",那风险已经产生了,惟有自求多福。
  与外国公司合作管理是目前的趋势,但华尔街没有慈善家,他们对资本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胜于我们。要时时保持警惕,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游戏规则。由于缺少有经验的人才支撑,应当借此次金融海啸时机,广延从事PE、投行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作者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亚太案例开发与研究中心主任
网站目录投稿: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