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芒种与气候


  一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芒种期间的田野景色。早在《周礼·地官》中,就有"泽草所生,种之芒种"的记载。意思是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了,应抓紧收割,并赶种其他夏播作物。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而到了明代的《檐曝偶谈》一书,则有了比较确切浅显的解释:"种之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可见,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农谚说:"麦到芒种谷到秋。"芒种期间(6月6日或7日到6月21日或22日),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金浪滚滚,收割正忙。而河南全省则收割将尽,夏播正忙。豫北就有"芒种一半茬"之说。节至芒种,既要收割打场,又要抢种晚秋和管理早秋。而此时,由于天气渐渐炎热,空气对流旺盛,极易产生地方性雷阵雨,对小麦抢收抢打极为不利,因此有"芒种节气到,五月人倍忙。抢收又抢打,龙口来夺粮"的说法。群众经验有"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都说明了这个时期抢收抢种的重要。经过了7个多月的辛勤管理,到了小麦收获人仓的时候了,农民的喜悦之情自是不言而喻。因此,全省不分南北,山区平原,都是一片繁忙。
  此时,太平洋高压脊线多维持在北纬15。~20。之间,长江流域正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而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雨季尚未到来,天气对夏收夏种有利。这时候地面温度高,每逢有冷空气影响时,极易产生大风、雷雨和冰雹天气,对麦收不利。
  本节气平均温度,大部分地区在26℃以上,均较上一节气增高2℃左右。全年的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分出现在这个时段,惟有豫西山区和淮南地区出现在小暑或处暑前后。所以芒种是河南省高温极值出现时段,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其中1952年新乡达42.712,1961年洛阳为42.4℃。小满至芒种是全省光照最充沛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总时数在120~140小时,达到全年顶点。仅山区因云雾较多,少于120小时。
  降水量同上一节气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但作物需水量却日渐上升,这就使得水分供需失衡,尤其遇到大旱,情况便更为严重。如1953年洛阳、信阳等地自清明至小满,在整个4个节气内降水量仅为30 mm,因而棉花脱蕾严重,淮南晚稻插秧面积大为缩小。从平均降水分布看,淮南地区最多,为60~90 mm,豫北的安阳和豫西的洛阳为最少,不到30 mm,其他地区均在35~45 mm。
网站目录投稿:映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