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关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关乎社会的舆论环境,关乎人们的精神动力和道德风尚,关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可以不断催生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及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早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企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是一個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只有树大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一个在文化上自信的民族,才有未来可言。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最根本的自信。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昂首跻身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亦如此。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好产品好企业。一个践行文化自信的企业,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自信是企业保持战略定力的精神内核,是商品文化、商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所有管理机构和从业机构及人员的动力源泉。 企业最彻底、最本质的改变必须从思维层面开始。针对国内企业的现状,建立文化自信,我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格外着力: 建立全球竞争力的文化自信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快速成为一个领导性国家,有多少企业已经为这种新的全球格局做好准备?生长于斯的企业,应该拥有怎样的能力与理念,才能赢得世界的信赖? 2017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企业,中国一家没有!2018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中,只有华为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杀入"榜单中,华为以8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79位。虽然华为排名偏低,但考虑到在全世界都知名的肯德基也只是以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100位,所以华为的品牌价值并不低。当然,与苹果近2 00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相比,华为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张榜单中,排名前5名的都是科技巨头,分别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其中,苹果、谷歌和微软的品牌价值都超过了1 000亿美元,这也说明了现代科技领域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可能大家会奇怪,为什么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并没有进入榜单,福布斯对此的解释是,上榜要求该品牌必须已经在美国建立存在。因此,我们BAT中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就无法上榜。 企业是跨国传递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彰显国家和民族价值的重要载体。比如:美国的通用、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松下等等,早为世人耳熟能详,现在如日中天的苹果、谷歌、丰田等,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全球企业,不仅传递了本国的文化自信,也造就了自身强大的文化价值观。 我国企业也应该有或者说必须有这样的追求和担当,让中华文化搭乘企业的快船"走出去",向全世界释放善意和正能量,让外国民众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感受当代中国的活力。中国企业需要满怀自信走向世界,努力践行文化自信,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名片,这张名片上,写着商业传奇,同样也浸满了文化自信。 建立良好商誉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在"二十一世纪商业文化论坛"上,针对有的专家说"中国的乳业是良心产业,奶粉是良心奶粉"的观点,我明确表达了异议。我认为中国的乳业走到今天的尴尬境地,与良心无关,根本就是选择性执法造成商誉尽失的恶果。当年"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以后,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涉事产品和涉事企业全部干掉,还行业清白的重新发育环境,这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仍然有信心,但是,由于我们选择性执法,使涉事企业和产品得以保留,造成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全面丧失信心,大家一窝蜂去买国外奶粉。这是丧失商誉的典型反面教材!没有商誉就没有品牌,就没有产品的销售,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重商誉,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企业家价值追求、企业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客户心智等等。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诚信等底线文化的坚守,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说到国内的市场,目前外国品牌比较多,并不是说多的就是最合适的,不同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有自己的消费水平。中国制造扬名海外,未来的市场必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创新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我们更应该通过创新、创造,使传统文化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神舟系列飞船的上天、蛟龙号潜水器的下海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成果。 建立固本正源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从假冒伪劣到拿补贴骗贷款,从创新就是模仿到工匠精神,从污染环境到拒绝慈善……我们的企业劣迹斑斑,正常的政商环境,合理的社会责任,真正的以人为本,等等,这些企业经营发展的本质和底线成了奢侈品,挣钱成了企业的第一目标,而根本不把利润当成产品和服务的附带品,结果呢,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在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10年,达到了12.5年,正向20年迈进。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网上有很多的总结。大体有这么几点: 追求不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只是消耗了资源和劳动力,牺牲了民众幸福、环境资源这些宝贵的事物,基本上只是依靠辛勤的劳作省吃俭用积攒了财富而已。 对速度的理解不同。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结果背离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徒有高速度的"虚胖"。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中国人总是非常"聪明",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创新、诚信、环保、人本、客户至上都快成了奢侈品。 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缺乏能引领企业永续前进、具有真正商業基因的正确的价值观。诚信、人本、创新、责任……这些基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本和源,背离了这些,企业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建立百年基业的文化自信 《基业长青》总结了几条基业长青公司的成功经验。 一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让企业不断产生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家应该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着眼于个人英雄主义。 二是要高瞻远瞩,公司长盛不衰的法宝是"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即保存自己的核心理念,通过不断地刺激进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持续的竞争力,进而实现自己的使命追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短期的竞争力依赖财务周转的能力(资金),中期的竞争力则必须拥有良好的服务与产品(技术),长期的竞争力则要依靠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人才)。因此,能够凝聚共识的高效能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是企业永续经营最重要的资源。市场经济中,土地、技术、资本都是死的资源,他们是不能自行升值的,只有人才是活的资源,是一切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因此能力卓越、态度忠诚,能够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无疑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根本动能"就是不断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若想打造一支精诚团结的队伍,就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企业一旦认定了自己前进的道路,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也必须坚持,不停留、不退缩,最终才能渡过重重难关,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外在环境怎么变化,即使环境不再利于我们拥有这些价值,甚至使我们受到惩罚,我们依然如此"。相反,企业如果不能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而是机会主义、见异思迁,就会产生严重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也会方向不清、目标不明,最终导致军心涣散、内耗严重,企业就难以形成团结一致的合力,也就难以赢得市场竞争,甚至导致组织解体。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新形势下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用好文化自信这把"金钥匙",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传承革命文化之"魂",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根",持之以恒、固本培元,充分发挥文化之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凝神聚力、保驾护航。全社会要达成共识,认识提高了,就可以实现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醒,从文化自醒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从而实现精神境界的飞跃和提升,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