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两场宜兴紫砂、陶瓷展相继在北京揭幕,将近年掀起的宜兴紫砂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由江苏省宜兴市政府,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于6月12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16件(套)紫砂、均陶、青瓷制品,紫砂器占八成以上。其中,当代紫砂展品的制作者都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包括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的作品,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一、二、三等奖作品。如i956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技术辅导"荣誉称号的7位已故紫砂大家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的传世珍品,也有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1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每人3件的扛鼎之作。此次展览被誉为"一次宜兴陶瓷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展示活动"。 北京紫砂艺术馆于6月13日至7月12日举办了"中国当代紫砂艺术展",汇集千余件历代名家紫砂壶作品。业内人士称其"是在回顾新中国紫砂艺术发展历程的同时,对当代紫砂艺术的一次较全面的检阅",包括以顾景舟为首的12位国家级紫砂工艺太师的作品。"参展作品艺术风格之多样、参展艺术家地位之高、展品之精,近10年来,在国内无出其右者,堪称21世纪最大规模紫砂艺术展。"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鲍志强这样评价此次展览。 江苏宜兴是我国古老的紫砂、陶瓷产区之一,制陶历史有7000余年,尤其是发端于北宋时期的宜兴紫砂,发展至明清时期高度成熟,紫砂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虽然政府非常注重继承和发展宜兴紫砂的传统技艺,但是当代紫砂一直未受到艺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以致早期紫砂大师的作品及国营紫砂厂的精品之作大量流向海外。近年,随着收藏热及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紫砂器的收藏渐纳入藏家的视野。当下,在国内想找到一把顾景舟等太师精品,已非易事。 2008年11月24口的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经著名海派画家唐云收藏的顾景舟制、吴湖帆绘的紫砂壶,拍出318万元,创中国紫砂壶拍卖价格的纪录,是拍前估价的两倍有余,被称为当今世上最贵的一把紫砂壶。此壶是顾景舟先生1948年所制的5把名壶之一,名大石瓢紫砂壶,此5把壶壶身均由吴湖帆先生手书,完成后赠予吴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著录于《宜兴紫砂珍赏》《紫砂壶鉴赏》等书,是来源清晰的名人制、名人藏的名品之一。今年6月14日,上海工美再以134.4万元拍出一把清代道光年间行有恒堂主人制、申锡铭的平盖莲子壶。此壶是目前所知历年成交价格最高的一把明清老壶,亦出自名门——"行有恒堂主人"即清代第五代定亲王载铨(1794-1854年),是当时名气极大的皇族收藏家。有资料显示,"行有恒堂"款器物是载铨订制,器身均刻"行有恒堂主人制"等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成丰壬子年制的相同式样制品。此壶亦曾著录于《宜兴紫砂珍赏》《紫砂壶鉴赏》《海上藏宝录——大石斋藏珍》。 民间收藏的宜兴紫砂器主要是紫砂茶壶、紫砂文房、紫砂盆。行内人士将紫砂壶看作收藏古玩的敲门砖,原因在于:凡嗜好收藏者,多有饮茶之好,收藏人士饮茶,多半对茶具和茶叶都比较讲究,而具有文化品位的茶具中,紫砂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据史料显示,早期的很多文人收藏家,对于紫砂壶都情有独钟,如明代的李渔、张岱、文震亨、许次纾以及清代的汪文柏、周澍、陈维崧、吴梅鼎等等,都写过评价紫砂壶的诗文。民国时期收藏家龚心钊、庞元济、吴湖帆等人,不仅用紫砂壶喝茶,且注重明清传世紫砂壶的收藏。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一批相当数量的仿明清紫砂壶,现在拍场上仍然能见到。 由于长期缺乏对紫砂壶的美学理论、艺术技巧的研究,大部分收藏者对紫砂器的了解有限,紫砂壶市场行情起步较晚。行家指出,"上世纪80年代,紫砂壶收藏与研究兴起于港台地区,内地鲜有人涉及。90年代茶文化开始复兴,内地拍卖业的出现又使紫砂器走上拍场,渐渐被当代收藏者注意到。这一时期,大家仅关注到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壶,新壶基本上不了拍场,偶尔几件名家制品成交价也很低。1992年顾景舟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在香港出版,将港台地区的当代紫砂壶收藏、研究推向了高潮。顾景舟、蒋蓉等大师作品价格被炒得很高,甚至有港台商人、收藏者经香港转道宜兴,直赴宜兴紫砂厂购买紫砂壶。此时,香港拍场上紫砂壶价格快速走高,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冲美楷书刻款的宜兴异兽尊拍出11万港币!相比之下,内地行隋发展较慢,1994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清道光时期的一件宜兴紫砂刻竹壶的成交价仅3.08万元。新世纪以来,茶文化、收藏热给宜兴紫砂带来了百年未遇的黄金时代,新老紫砂壶的研究、交易从港台地区逐渐转移到了内地,有关紫砂壶的研究著作,图录大量出版,相关展览也日渐增多,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推动了紫砂壶的收藏之风。老壶价格翻着跟斗往上涨,当代紫砂大师、工艺师的作品价格也出现了狂飙。" 拍场上,90年代买家多追捧明清老壶。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时,清道光瞿子冶刻竹及诗文紫砂壶成交价已到了12.1万元。1999年该公司秋拍,推出的一件明晚期陈子畦制紫砂僧帽壶,成交价达38.5万元,创90年代紫砂壶拍卖纪录。 2000年以后,明清紫砂器价格仍在涨,如2001年上海敬华秋拍上拍的明万历紫砂释迦牟尼坐像,拍出了68.2万元,超出估价一倍有余。受存量少及鉴定难等因素的局限,明清老壶涨幅明显不如当代名家制品。2007年是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年,4月2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该院历史上第一次紫砂作品展览,从所藏的近400件明清皇家紫砂茗壶、茶具、文房清供、花盆、陈设瓷等品类中,遴选出了110多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组成了"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由实物人手梳理了明清紫砂器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的演变。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展览不仅有故宫藏明清紫砂器,还邀请当代紫砂界知名工艺大师参展,并收藏了部分作品。展览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们注意到紫砂艺术品的价值"(详细报道见2007年《文物天地》第8期)。也就在这一年秋天,北京翰海试水当代工艺品的拍卖,秋拍推出了两场专拍,其中"国之瑰宝——当代艺术品"专场上拍13件当代紫砂名家作品,悉数成交,鲍志强的陶缘壶拍出了20.16万元。去年春拍,中国嘉德也增设当代工艺品专场,首场专拍中的24件紫砂器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交率和成交额。去年秋拍,该公司更为紫砂器推出 了一场专拍——"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37件拍品拍出34件,总成交额达604.1万元。多位当代紫砂名家的作品在该专场的创出高价:何道洪的梅花周盘壶44.8万元,蒋蓉的五头束柴三友壶50.4万元,朱可心的梅报春壶40.32万元,顾景舟的雨露天星壶156.8万元。 当代紫砂器屡屡被拍卖所改写的高昂的成交价,似乎寓示着宜兴当代紫砂市场当下一片欣欣向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有行家对此并不认同:"明清老壶由于其历史文物价值和传世量的支撑,价格高涨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当代名家制品价格突然狂涨,藏家应谨慎看待,其中肯定有一些水分存在。顾景舟、蒋蓉等已经去世的大师,作品存量有限,价格肯定是商的,现在的高价可以说只是对过去十几年的一个补涨而已。而有些当下仍在进行创作的名家,有人的作品并未形成稳定的拍卖交易行情,近来价格突然攀高,动辄以数十万元成交,这是需要大家仔细分析的。尽管拍场上拍的作品大部分经过了拍卖公司的甄别、精选,多是名家的精品之作,但也不排除个别藏家或艺术品经纪人的炒作行为。"有藏家针对2008年以来的紫砂壶行情大涨的情况指出:一定要提防紫砂壶步入普洱茶的后尘,成为新一轮炒作的对象! 也有藏家指出,当下参与紫砂壶收藏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从收藏、欣赏的角度出发,而是看上了艺术品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书画、瓷器、玉器、当代艺术等常规的收藏门类行情已经相当透明,若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只有寻找新的收藏门类,因此,当代紫砂壶成为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对象。实际上,"紫砂壶的收藏与瓷器收藏应该有类似的价值和价格的评判标准,历史文物价值同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具体作品所蕴含着的工艺、文化价值,这其中包括制作者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地位,以及作品的质与量。另外,壶的实际使用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考察内容,毕竟紫砂壶是用于泡茶,饮茶的用具,造型、工艺之外,使用方不方便,这一点不论是对于紫砂实用品,还是紫砂艺术品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你不能说一件紫砂壶设计很完美、工艺也无可挑剔,但是实用起来不尽如人意吧!"有的藏家结合茶文化,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紫砂壶评价标准。 紫砂壶收藏、鉴赏家韩其楼先生曾撰文指出:"宜兴紫砂壶历来分四个档次:实用品(大路产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名人的作品)及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实用品的特点是每个历史时期投入的制作人员最多,制作技艺差,日产量高,品种单一,这项产品历来不入赏赢之列(历史上也有专做太陆产品而独具功力的高手,应数例外)。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其作品一般来说制工精良,但出于历史或文化因素,艺术素质,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或创作一些符合初步紫砂爱好者喜爱的造型。在上一个层次就是名人产品,称之为特艺品。名人当然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人少、作品亦少、它总是赏壶、藏壶者渴求的对象。艺术品,粗略说,并非就是制作技术精湛、功能独具、材质贵重等而言,而是根据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此外,在赏玩中还要了解"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壶的构造、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明清以来,不乏对紫砂壶有着精辟见解的文人、收藏家。 当下被拍卖的紫砂作品多属于特艺品和艺术品,实用品和工艺品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拍场上成交品价格高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便是名家作品,也有重复品出现,有的名家一生也就擅长制作数种样式,作品也总是重复着这些样式,现在价格高不说,可供藏家选择的余地也有限。而且有不少紫砂工艺师仅擅长制作,而没有过硬的书法、绘画功底,手底下极少有与诗、书、画、印结合得完美的作品,这样的紫砂壶就缺少了文人韵味,价格也就大打折扣。 市场人士一般将收藏紫砂壶分为三类:一是收藏明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老壶,二是收藏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三是收藏高级工艺师或工艺师的作品。如果是普通的欣赏和使用,可选择助理工艺师和作品。当然,无论选择哪一类,挑选其代表精品是必须的,精与否,价值和价格的差异是很大的。同时,建议收藏者不仅要对宜兴紫砂器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法方面的了解,而且还要对有代表的工艺大师作品风格有相当的体悟,对茶文化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对理解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功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一个被业内人士认为导致当代紫砂作品价格大涨的原因,是宜兴紫砂泥料灭绝之说。这一说法在媒体热炒下风行紫砂业界及收藏界,几乎每篇涉及紫砂的文章都会言及。是否宜兴紫砂泥真的到了资源稀缺的地步呢? 有从业者私下透露:其实宜兴地区的紫砂泥料还有多少,并没有什么相关部门作过详细的勘探和测评,蕴藏量是个未知数。 2007年4月1日,《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此《条例》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审议批准,是我国第一部为保护传统制作技艺及其资源而制订的地方性法规,宜兴紫砂也成为了继"苏州昆曲"后全国第二个获立法保护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并规范了一系列新的保护措施,为无锡市特别是宜兴紫砂行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资料表明,宜兴市政府部门开始控制紫砂泥料开采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的紫砂泥几乎被采完,要寻找地下矿源,且滥采乱挖破坏环境。"由此可见,事实并不是紫砂泥料灭绝了。 获中国工艺美术太师称号的徐秀棠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制造这种谣言的人,就是囤积紫砂泥在手中的人。宜兴至少还能挖出至少几千吨的上等紫砂泥。"有从业者对此也表示。"《保护条例》的出台,也不等说是不让采了,而是说不让私自开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影响不到从业者正常的使用。2004年开始就有很多人开始大量储存紫砂泥料,有的人所囤积的甚至能用几十年。" 2009年6月30日,《扬州时报》A8版刊发了该报记者禹网霞《4万元紫砂壶三年涨到了18万》的一篇文章,指出"扬城紫砂壶价格疯涨,‘紫砂泥枯竭可能是炒作借口"。"业内人士透露:三年扬城紫砂壶的价格普遍翻了三番。价格疯狂飙升的背后是‘紫砂泥枯竭说在业界的流行,然而有人士表示:紫砂泥枯竭说只是商家的一个炒作借口,藏客尤其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藏客要谨慎。"接受禹网霞采访的扬州经营紫砂壶第一人李解春认为,"紫砂泥是不可能没有的,我也听说过这种说法,因此去年去宜兴拿货,我还特地问了当地的一位师傅,他当时就笑了,踩了踩地下说‘我脚下踩着的就是紫砂泥,意思是,宜兴的紫砂泥到处都是。"该文指出,"即使上等的‘底皂清也远没有10000元/500克那么离谱,大概最贵是50元/500克。这种论断也许只是部分人故意说给外行人听的,是一种经营策略。" 紫砂器的收藏爱好者有必要认清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