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寇勤讲收藏的乐趣和特点


  编者按:2009年7月23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首期讲座在时代美术馆如期举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品委员会副秘书长寇勤先生首讲,主题是"高端收藏活动的乐趣和特点"。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主讲人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实例折服了全场听众。其后的提问环节中
  双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本文根据寇勤先生演讲内容及听众提问整理而成,因版面所限,只能选取其中重点,而忍痛略去了绝大部分具体实例。
  "芷兰雅集"艺术月谈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收藏讲座,由北京晨报《艺术典藏》版,和讯网收藏频道和本刊主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时代美术馆协办,嘉德在线拍卖有限公司为独家艺术网站合作伙伴,旨在打造全国第一家全开放,纯公益的高端收藏鉴赏投资讲座,免费向公众开放。读者若有兴趣,可亲自莅临下期讲座现场。
  在我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当中,我发现艺术品收藏的乐趣确确实实是无处不在的,有很多人到了痴迷的地步。我觉得做收藏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审美的特征。有人说收藏还有很强的投资目的,但还是有所不同——没有人把一个有价证券挂在墙上。因此审美的需求是大家进入收藏领域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我记得比较早的时候,我给《北京青年报》写一个谈收藏的专栏,曾经写道,辛苦工作一天后,晚上回到家里,月亮很好,空气很好,沐浴之后,点上一炷香,把自己收藏的很有意思的东西拿出来独自把玩,和你产生直接的接触,和几十年前印上的铅字进行对话,那种感受超过其他的娱乐活动。确实,审美的需求、个人的愉悦是进入收藏领域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在亚布力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我发现很多非常有名的大企业老板真正进入这个收藏圈子的并不是很多,他们不差钱,而是没兴趣。所以,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想进入收藏圈,一定要把自己是否喜欢作为是否入门的最重要依据。
  艺术品收藏的第二个特点是"占有"。对艺术品原作的占有是收藏者的一个天性。收藏不是简单的事情,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收藏者,面对不同的收藏对象,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价位,或者在不同场台和经历中得到的,都会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收藏品对于收藏者而言就好像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占有,就没有支配权,也没有自主做研究的权利,以及做捐赠、捐展的权利。
  艺术品收藏的第三个特点应该是获利。中国最初出现艺术品拍卖的时候曾经遇到非常大的争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艺术品讲求相互馈赠,不说买卖,而叫做"让给我",或者"匀给我"。收藏获利是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虽然艺术品有它独特的艺术属性,但一旦进入市场就要承认它的商品属性,就得考虑它获利的可能。但大家一定要注意,它不是一般的商品,和上述的两个特点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炒股,今天股票涨得好,符合我的预期,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卖掉,但字画不会。
  归纳一下,艺术品收藏的乐趣或者特点,我想这三者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是它的审美属性,二是满足人占有、研究的处分权利、能力需求,三是有比较强的变现获利的可能性。
  在冲动的同时去做判断
  在艺术收藏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把握好感情与理性的关系。收藏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事情。真正的收藏瞬间充满了激情,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我不是鼓励大家盲目。面对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对艺术品价值和价格判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会有很多感性的冲动。感性的冲动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你就不是真的喜欢,不符合我们最早讨论的审美冲动。但是感性的冲动一定要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相结合。这不仅仅是指拍卖场上,所有的卖买场合,大家都要有一个比较平常的心态,在冲动的同时去做判断。
  首先,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做好作业,不能够盲目地进入一个收藏领域之后就不管不顾。一个企业家把自己在企业中的决策权和判断的执行力拿到艺术品收藏中来是很危险的。
  第二,大家要思考收藏与投资的关系。其实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是有相通性的。在目前收藏圈相对比较浮躁的情况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避免艺术品市场过度,频繁的交易。在古代,一件作品从一个收藏家到另外一个收藏家的传承是非常隆重和了不起的事情,要打上自己的印章,是要负责任的。当然现在有资格的人可以做到,但有些人只是有资金,但不见得有实力,不太懂的人也去刻一个章,一下盖在原作上,这是非常恐怖的。盖在边边角角可以,但不要盖在原作上,这对作品损害比较大。
  上海《文汇报》资深记者郑重先生曾写过两本书,《海上收藏家》和《收藏大家》,为此他采访过很多民国时期海上的大收藏家的后人,收集了他们的资料。他说真正称得上收藏家的人,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
  第一,鉴赏力。如果没有鉴赏力不可能成为好的收藏家。
  第二,收藏的数量要达到一定的量,否则只能叫做收藏者。
  第三,要有研究。真正做收藏的人应该在专业的指导下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收藏体系或者风格。比如有的人收藏齐白石、张大千作品;有的人就收藏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的人专门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总之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领域和专业研究。
  第四,藏品要有一定的地位或者单位的价值。收了很多,但拿出来件件都是普通的东西,这不能称为收藏家。
  收藏领域的三个代表
  在收藏领域,有所谓的三类代表性人物或者三个代表部分。
  一是鉴定家。老一辈鉴定家背后代表的是收藏对于学问、学识、学术的一种尊重。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大家进入收藏领域的一个前提。喜欢以后要有一个科学的、做学问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市场。市场上有很多人不尊重作品,不尊重专家,只是喜欢哪个就买哪个。还有的是跟着别人买,好像你懂金融我跟你买股票,你懂地产我就跟你买房子。但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是鱼龙混杂的,所以你进入市场之前要做案头学习,最好有一个专家的团队或者顾问班子,或者有一个内行帮你做指引。一旦做重大的投资行为,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判断力。花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事,对不对则是需要你充分地尊重科学,尊重鉴定家的判断。
  二是经纪人。经纪人在整个艺术品收藏领域来说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被低估的群体,这是非常错误的。经纪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此为职业。他没有太多的钱,但有一定的钱;他没有太多的收藏,但他经历了无数的收藏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经纪人就意味着经验,实战的经验。鉴定家所代表的那部分是学问家、理论家、考证派、考据派,经纪人则是实战派,是摸爬滚打出来的。
  经纪人队伍是活跃和润滑整个收藏市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
  第一,收藏家大多是以事业为主,收藏为辅,或者以事业为重,以收藏为乐。第二,收藏家的专业知识是有局限的。第三,收藏家没有时间,但经纪人以此为生,会参加所有交易活动,会观摩和研究所有的交易价格和行情,会认识到一切他所认识的交易的东西。因此,他们的经验是最具实战指导作用的。当你进入收藏领域时,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做顾问,他会根据你的特点、审美取向、生活背景提出很好的收藏方法,给你提供相对准确的、最全面的、最有价值的各种资讯,同时他会替你去跑腿。最重要的是他会帮你判断真假,分析作品的好坏,最终给你一个建议购买的价格。当然,最终的决定权是在收藏家手里。千万不要小看经纪人的作用,我跟很多拍卖公司说,对藏家重视没有话讲,但对像经纪人这样的行家也要给予重视。
  三是收藏者本人。不同的人,不同的实力应该有不同的收藏策略。兼具实力和判断力的收藏者,我建议他们在明确收藏方向和和领域之后可以参加高起点的精品展览,不用慢慢走台阶。对于那些雇不起顾问,只能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做的收藏者,他们是边干边学,边学边进步,边进步边淘汰,这部分人基本上是现在的收藏大军的主力。他们有卖也有买,但卖是处置,买是追求,目的还是不同的。第三类是更大众化的人群,我把他们归类为艺术品爱好者,比如新房装修好了,就想到买几张画来做装饰。虽然买的数量不多,但中国成长的房地产市场是艺术品消费和装饰的很重要的支撑。这其中有10%的人会转换到收藏。最后一种是见"利"忘义的人,就是赚钱就卖,有便宜就买,属于纯粹做生意的人。
  真正要做收藏是怎样的呢?第一,要碰得到。第二,要看得懂,碰到了看不懂就等于浪费了机会。看得到,看得懂,也要有适当的反应,反应不到不行,反应过度也不行。第三,买得起。第四,要留得住。艺术品收藏需要一个沉淀,要有时日。第五,卖得出。归纳来说,一个成功的收藏家,他的经验和判断综合起来应该是碰得到,看得懂,留得住,想卖的时候还卖得出。
  安全问题和鉴定问题
  安全问题是大家在收藏过程中比较关心的。在做艺术品收藏的时候要注意法律问题,避开国家禁止交易的文物艺术品。
  一类是出土物、出水物,用政府的话讲,这就是高压线,会电死人的。
  第二类是属于国家馆藏的,没有推出系列的东西不要去碰。这在中国的情况少一点。在国外情况不一样,前年美国波士顿艺术馆专门把中国瓷器和古籍善本委托在中国拍卖,这给政府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还有一类是赃物。比如一张张大千的画,都说好得不得了,能卖300万,你说卖50万就收手。如果排除它赝品的因素或者其他的状态,那很可能会被追究为销赃,你很难回避这个责任。
  最后一类是有权属争议的。比如一张画上写着"中国美术馆藏",或者有一个印章说明原来是属于国有企业的,那是怎么出来的呢?脑子里就要画一个问号。你可以说不知道这个事儿,是善意取得,但法律上认为你应该知道,这就比较麻烦了。
  另外,还需要严肃对待鉴定问题。今天这一问题正面临强有力的挑战,一是断代问题,二是造假手段不断翻新,三是瑕疵担保如何认定,目前我们的法律框架下还是一个比较不清晰的状态。最近有几个官司的判定,作为收藏者来讲,有些人不太理解,但作为经营者来讲,他认为也只能如此。比如有一方认定这个东西是假的,或者作者认定是假的,但最后没有受到法律上的支持。这是非常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当事人一旦和案子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的话,自己的看法就不是唯一的认定标准,而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拍卖企业在拍卖规则约定、交易规则约束上如果写清楚瑕疵担保条款的话,就要慎重对待鉴定问题。艺术品鉴定谁说了算?最后的结果好像谁说了都不算。法院不判定真假,只判断程序对不对。我们的艺术品收藏交易的法律制度正在逐渐完善,还需要一个慢慢规范的过程。
  提问环节
  提问:6月17日,北京华彬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成立,请问艺术品产权交易对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市场有什么促进?
  寇勤:我觉得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任何对市场发展的有益方式和做法都值得尝试。传统的交易方式无非那么几种,大家比较公认的,影响力比较大,有一定市场风向指引作用的就是拍卖,二是画廊、画店,三是一些经纪人私下做非公开交易。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有所创新,我觉得做产权交易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我还没有看到他们非常详细的方案。我个人觉得,核心在于怎么去量化一个艺术品或者一部分艺术品的每一个交易单位的价值,就是怎么分拆。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课题,它可能会引入企业股权的方式去做,但作为艺术品,难度是不是更大更复杂?我会继续关注,我的态度很明确,是支持的,只要思路是清楚的,可操作的,那么这个方式值得大家鼓励。
  提问:现在股票市场收的税是1‰,艺术品领域的个税是3%,是不是偏高?
  寇勤:艺术品税收方面,全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就拍卖而言,中国的拍卖方式下的艺术品税收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国内委托人是3%,海外的客人,能够证明合理的来源和人关记录的是2%。如果不是拍卖方式,其他的交易方式的税率肯定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我跟您有同感。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到了一定的程度,但还是一个初创期。我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品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身份跟税务总局流转税司也谈到这个观点。从全国税收体系来讲,它不是什么大的东西,关键是国家政府站在什么样的姿态和高度看这个问题。如果是支持海外文物的回流,那么海外艺术品回流中国为什么不能免税?他们的观点是授权有限,只能降一点,但不能免,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北京收3%,海外收2%,这也体现出一部分支持海外回流政策的表现。我们还在继续跟他们在交涉,因为对我们来讲,当事人税赋的减少,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是有正面意义的。这个我是赞成的。
  国外的交税情况不一样,比较复杂,有免税,不要钱的,也有比我们高的。这需要专门搞艺术品税收的专家来全面地说会比较准确。
  提问:最近金融行业,特别是金融资产、信托、基金介入艺术品行业,请您谈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寇勤:我最近也接触了不少银行和私募基金的负责人。有一点,不管你的资金如何,不管公募、私募,还是银行设置一个基金产品都不重要,但一定要按市场规则办事,不能因为是基金就恶意炒作,不能因为不是基金就放弃市场。对于金融行业介入艺术品行业我非常拥护,因为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
  我建议大家,不管是哪里的资金都要按照艺术市场的规律来做。想赚快钱就不要来。产品周期想设计多长?两年可能不行。我建议是3-5年一个周期。这是我基本的态度,不见得对。
  提问:现在有私人银行开展艺术品投资业务,并和拍卖公司合作,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寇勤:我们当然有兴趣跟金融机构进行探讨,利用金融工具和各方面的金融资源推动艺术品市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涉及到可操作性设定的问题,还有哪些属于商业方面的条款,哪些属于禁止的问题。
  我有一个初步的感觉,拍卖公司是一个中介机构,应该给所有的客户提供准确的,同时比较客观的资讯服务。拍卖公司和基金合作之后,基金能不能够独享,或者基金与公司的合作是不是排他的合作,拍卖公司自己会斟酌。我想拍卖公司总归还是面对所有的收藏者提供服务和资讯支持的机构,不应该是为哪一个银行去确定排他的规定。
网站目录投稿: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