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档案队伍专业化是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本文首先在分析档案工作者新手、熟手和专家三个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概念和特点基础上,建议应根据三个阶段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特征和心理状态,分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从而为更有效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档案;特点;培养策略 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档案队伍专业化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并将健全档案干部培养机制,建设档案专家信息库列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下,学术界又一次掀起了探讨如何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素养和培养档案专家的熱潮。然而,纵观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和书籍,都忽略档案工作者从新手到专家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个熟练阶段,即档案熟手阶段。档案熟手介于档案新手和专家之间,是一个能够熟练处理常规档案问题,但创新水平不高的档案工作者。一般而言,档案新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工作实践和培训都能成为档案熟手,但不是所有的档案熟手都能成为档案专家。实际上许多档案工作者往往习惯于熟手的角色,让专业素质停滞在这一阶段,直至退休也未成为专家,这可能是当前档案工作者专业素养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各级各类的档案工作者培训必须研究档案工作者专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阶段——档案熟手,并与档案新手和专家进行比较,明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心理特征,发现三者的职业差异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提升不同阶段的档案工作者专业水平服务。 一、档案新手—熟手—专家的定义 在新手、熟手、专家研究最多的教师领域,连榕教授提出可以通过教龄和职称来进行划分,因为我国教师的水平主要还是通过职称来体现,而职称与教龄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教龄的长短是职称评定的前提条件之一。对档案专家的界定,2016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的《全国档案专家选拔与培养实施方案》中指出档案专家的选拔范围为"在全国档案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档案工作或档案学研究5年以上的在职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档案专家还分为"档案法规标准、档案收集鉴定、档案保管保护、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学理论研究"6个专业领域。 综上所述,本文也认为在6个档案专业领域中应以档案工龄和职称来划分档案工作者新手、熟手和专家3种职业发展水平。职称为副研究馆员及以上、档案工龄在5年以上的档案工作者为档案工作者专家阶段;职称为助理馆员及以下、档案工龄在0~2年称作档案工作者新手阶段;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档案工作者熟手阶段。 二、档案工作者新手、熟手、专家3个阶段的特点 (一)档案工作者新手阶段。在从事档案工作的头2年,新手阶段的档案工作者还不能够很好地将档案基础知识和实际工作相联系,对档案专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处于较为生疏阶段。因此,他们更为关注的是档案基础工作能否完成,在意外界对其档案业绩的评价,希望通过档案工作的有效完成提高他人对自身的评价。由于档案新手还不能熟练处理解决各种档案问题,与查档对象的互动不够和档案的"冷门专业"印象,大多数处于这一阶段的档案工作者会出现档案职业承诺(对职业的认同,并愿意为之投入时间、精力和因社会规范内化导致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水平不高,工作中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职业成就感缺乏;对解决相关档案问题的前期计划和后期效果评估也缺乏有效的反思等现象。 (二)档案工作者熟手阶段。经过新手阶段的实践,档案工作者不仅对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较为熟悉,也对档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各项操作技能有了系统的掌握。相比新手,档案熟手已经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对档案业务工作可以进行相关研究;形成自己的档案工作思路,可以组织起草、实施所处单位的档案有关规章制度,并能较有效完成档案管理的各环节工作。一般而言,档案熟手在解决各类档案问题的过程中:(1)对问题的理解比档案新手更深入,更关注问题解决的效果、问题提出者的满意度和自己档案专业水平的提升。(2)档案熟手相对新手而言更随和,能更好适应档案工作环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更好,一般也能熟练掌握问题解决的相关操作程序。档案熟手与档案新手相似之处在于:与档案工作的对象缺乏较有效的互动,对从档案工作对象角度拓展档案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反思水平不够深入。 (三)档案工作者专家阶段。随着档案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档案工作者的关注点逐渐从工作任务的完成过渡到自我档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档案工作的内在价值上,尤其到了专家阶段,大多数比较不在意自己的档案工作是否成功,而能更自觉、善于对档案工作成效进行思考。具体而言:(1)理论知识方面。某一领域的档案专家一般已系统掌握相关的档案理论知识,精通档案工作制度、标准、法律、法规,对领域内的档案学理论和前沿技术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帮助指导档案工作者进行学术、业务研究或开展、主持研究领域内的档案学术研究活动。(2)专业技能方面。档案业务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丰富,可以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与档案熟手相比,档案专家在从事业务工作中,大多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能自觉通过对工作的计划、评估、反思来改进工作成效,从而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效果和创新水平。此外,档案专家工作的角度更善于站在档案工作对象的角度来进行工作,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更融洽,因此他们更容易得到工作中的反馈和认可,从而体验到良好的工作成就感。在不断提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感中,档案专家会产生内在动机,使之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热爱感不断提高,实现了档案工作者与所从事工作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不同阶段档案工作者的培养策略 档案工作者在新手、熟手、专家三个阶段的工作状态、心理特征和培养需求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中首先应区分培养对象属于哪一阶段,然后按照对象类型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培养课程和培养手段,以促使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上一个新台阶。endprint (一)档案工作者新手阶段。大多数档案新手与档案熟手、专家相比,除了工作相关理论、技能知识的不够、业务操作技能的不熟练和工作经验的缺乏,他们在档案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与档案工作对象的沟通不够顺畅,情绪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有待提升等问题,尤其是对档案工作成果的评估和反思水平不够。因此,对档案新手的培养侧重点应该放在档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档案法律法规理念的树立,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重要性的认同上,从而使之尽快度过职业磨合期,能够依法、独立、有效地进行档案各环节工作,获得初步的职业成就感。當前,对档案知识、技能和档案法律法规的传授线下主要采用的是直接灌输理论知识方式;网络培训大多采用的也是录制老师直接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传播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已明确了解档案概念或术语的档案工作者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档案相关知识;但对原来非档案专业刚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而言,这种方式对他们开展实际工作的效用不大。因此,建议对档案新手的培训应以对档案工作原先未接触的人员为基准,开发用实物或案例来展示档案相关术语、概念,用实际演示档案各环节工作的操作程序来传授相关档案专业技能。档案专业技能还可以像计算机程序教学一样,老师演示完,学员跟着做一遍,有问题可以直接在培训课堂上询问教师,以实现即学即用的效果。此外,档案新手还可以通过参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具体做法、成效和参加交流座谈会来提升自己的档案专业素养。在参观和交流中,可以让其观看和听取其他单位的档案成效和具体实际操作细节,尤其是先进单位的档案工作具体操作细节对档案新手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因为档案新手最缺乏的就是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和应用相关档案知识。对于档案中不同的专业领域,必须有针对地传授相应的工作策略,帮助档案新手在不同的形势中制定有效的方案,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实现工作任务和目标。在工作任务之后,也应通过合理的档案工作评估模板,传授如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拔高自身的档案专业素养短板。从培训单位的角度,建议可以按照不同的档案业务领域分别做常见问题汇总小册子,这样有助于档案新手规避常犯的错误,更快成为档案熟手。 (二)档案工作者熟手阶段。档案熟手相比档案新手,虽然大都能较为系统掌握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情绪管理能力有所增强,但是他们仍然对档案工作的反思不够有效。本文认为,反思是档案工作者不断完善自我和档案工作策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档案工作者不断提高档案研究、学术造诣水平的基础。许多档案熟手终身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没有向档案专家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缺乏自我提高的动机,对自己档案工作中不足之处的反思总结不够,所以其在工作中表现为满足现状,档案工作水平止步不前。因此,培养档案熟手可以将重点放在如何评估档案工作成效,迎难而上,通过反思提升档案专业素质,提高业务和学术研究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档案熟手的工作创新水平,为向档案专家的转化打好基础。档案熟手也仍然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管理,通过加强职业认同感、调动内在工作动机等手段不断激发在工作中向上、向好的意愿,从而促使其自觉主动学习档案新理论和新技能,档案的工作行为和能力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三)档案工作者专家阶段。档案专家虽然已经是高水平的档案工作者,但是他们也仍然有不断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相关机构在组织档案专家的培训时,除了介绍、交流国内外前沿的档案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档案有关的跨领域知识,如人工智能化、心理学、管理学等。此外,档案专家肩负着指导档案新手、熟手成长的任务,因此也应该熟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职业生涯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有效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处于不同职业发展水平的档案工作者具有不同的工作特征和心理特点,培养三个阶段档案工作者除了在相关知识、技能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外,还应将如何与档案工作对象(档案形成者、归档者和利用者)、档案工作的布置者和相关档案机构进行良好沟通作为一门课程,以提高3个阶段档案工作者工作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马晴.中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6(3):68-72. [2]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36(1):44-52. [3]张斌,吴向波,丁子涵,马晴,吴琼.外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档案学通讯,2014(5):68-73. [4]张斌,魏扣,马晴,吴琼,吴向波.我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3(6):4-9. [5]李娟娟.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128-132. [6]彭移风.我国档案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教育培训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5(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