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虽然遭到否认,但无疑如一桶冰水浇到了社区O2O行业的投资者头上。主打社交概念的社区O2O模式发展遇阻却是不争的事实。 社区O2O难题多 互联网思维在社区市场也许行不通。叮咚小区在上半年突然成为社区O2O行业的明星,宣称获得1亿元天使融资,时隔半年就传出尝试失败的消息,笔者认为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根本不了解社区问题,在没有找准切入点时就贸然地以互联网方式强行切入,失败是必然的,互联网那套在社区市场是行不通的,把网络规则套用到实体市场或许并不适用。 不要指望从一个样板社区一下子大规模复制成片的城市,社区本来就是小个体,而且每一个小个体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想像互联网一样快速壮大,瞬间有百千万用户是不可能的,这必定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拓展工作。社区网络化(也就是社区O2O)与互联网的用户发展路径正好相反,互联网是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自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用户,而实体社区则是一区一样,各个社区用户量低,业主构成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也不同,要想快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是不可能的事。走得慢了,能占领的地盘会越来越少;走得快了,产品和服务跟不上,让商户和用户伤透了心,名声扫地。 社区不是互联网式的标准化服务,而是以人为基础的生活化服务,拼的是谁的服务好,而不是谁的平台更好。社区O2O做平台本没错也是必需的,但社区O2O不同于传统的电商平台。传统的电商平台一个平台辐射全网,而社区O2O平台有效覆盖也仅仅是社区周边,单个社区发展瓶颈很大,因此线上平台做大的最大支撑点是线下,而线下重点还是走量。在互联网已经成熟,形成大鱼吃小鱼的环境下,随时都会有更大的鱼出现,没有巨头力量支撑难成新平台。 目前市面火爆的社区产品辐射面极其有限,打开页面总能看到"对不起,您的社区未在范围之内"的提示。目前不同团队也都在讲自己有多少线下资源,但具体量仍然值得商榷,北京诸多重要小区都没覆盖到,而拥有线下资源的也仅仅是把线下渠道作为物流配送点,未完全发挥线下渠道在营销、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多数公司还仅仅是把二维码张贴在线下店作为战略合作,而未能更深层次挖掘线下店的利用价值。 社区O2O鲜能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如果产品仅仅是满足平台方的诉求是站不住的,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是否得到尊重满足才是王道。从与线下店的合作来说,目前社区O2O与线下店的关系较为单一,基本用户下单线下派送,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难以抵抗有"干爹"背景的竞争。 什么是需求?打车难——滴滴打车解决的需求;便宜——团购解决的需求;泡妞——陌陌解决的需求;找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解决的需求;名片识别录入——名片全能王解决的需求;通讯录安全——QQ通讯录解决的需求;飞机准点查询——航班管家解决的需求。 相对而言,社区O2O物流需求稍微"痛"一些,然而物流并不直接导致用户之间的社会化互动。这些问题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因为社区O2O被视为重要的入口,用户价值巨大,于是社区O2O被需求了!该领域的创业者90%以上是逐利而来,为的是占有新兴入口,几乎完全忽略了实际的用户需求。出发点不明确,直接导致项目不断处于试错中,投入成本巨大,许多尝试越来越没有效果。 目前,很显然的一个现实是,虽然社区O2O市场非常广,细分的几十个类目都是千亿级的市场,但是社区O2O依然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前景美好路途注定曲折。 服务将成切入点 当社区服务O2O真正建立起可靠的平台时,可发展的业务也将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社区电商零售、电商物流配送、周边生活服务、社区广告营销、社区商旅出游、不动产经营、社区商业运营、家庭设备维护、家政服务、管理咨询、地产开发、长者服务、在线学习、线下活动、投资理财、装修服务、闲置租售、租房售房、物品托管、汽车洗修等各式各样的增值服务。 当然,作为平台不是每项业务都要亲自操作,可以开放给第三方,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居民、平台、第三方的三方共赢。电商、物流、旅游、订餐、家政、租房等都可以与第三方合作,但作为平台需要有不能被夺走的核心立足点。 消费由人产生,尤其是O2O更突出地域化的特点,而社区是与人的衣食住行最接近,也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单元,更是网络购物环节中物流配送的最小单元。社区具有非常大的平台价值,社区服务则是最有可能成为O2O平台的市场切入点。因为无论是什么服务,最终都需要有人去消费,而家是人的归宿,成百上千个家聚合成一个社区,以社区为单元已成为国内常用的聚居形式。 社区O2O背后需要整合的服务大多是非标准化的,而很多服务本身也是由自由手工艺人提供(如修锁、修马桶),他们的服务水平直接被用户所感知,掌握着社区O2O的最核心环节。无论是最近火热的河狸家项目,还是小区无忧、云家政,它们都整合一群自由职业者,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服务,鼓励用户评价来建立淘汰机制,这样做相比传统做法,有不少改进之处。 无论哪种方式,做社区O2O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及时满足交互过程产生的需求;平台方一旦建立起信任,护城河也就慢慢建立了。社区是消费人口聚集地、天然密集区、消费群体相对稳定。由于地域性强,开荒工作量巨大,BAT很难染指,巨头的盲点就是机会。社区涵盖了太多服务,如衣食住行,只要你的O2O可以黏住用户,未来的影响力可谓十分巨大,是广告推广的极佳平台。 埋头实干做"懒人"生意 社区O2O中,有很重要的一块市场就是上门服务,而上门服务主要考验的是跑腿能力。京东虽说是电商,但放到线下的时候其实是干跑腿的;另外,最近公关攻势不错的社区001也是干跑腿的。跑腿生意还是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不过成长空间有限。 那些直接经营或者专门垂直整合跑腿业务的社区O2O项目值得注意,不过大部分创业者都看不上这类活,除了家政、跑腿、洗衣、洗车等,这类可切入的项目还有很多。举个例子,大部分人看不上的送水生意,背后藏着巨大的商机。据统计,全国家庭的桶装水年用量约2.6亿桶,桶装水已成为最主流且最方便的喝水方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瓶装水规模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约1000万的家庭每8天叫一次桶装水。除了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外,最大的亮点在于8天/次的频率,这对于社区服务来讲,频次已经足够高了,而且是刚需。所以别看不起这些貌似比较边缘的社区服务项目。 很多人瞧不起这些低频次的社区服务项目,但现实是只有这些还能勉强活下去,而那些试图做平台切入的都死得很惨。低频次被高频次应用整合是市场规律,但是作为一个能整合社区垂直服务的应用在社区O2O领域已经很了不起了。 社区O2O不过是一盘"懒人"的生意,谁能投"懒人"所好,谁就是赢家。人类整体发展的历程证明,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十分朴素,那就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简单和舒适。纵观社会经济发展史,社会发展阶段越高,人类付出的体力劳动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就越小,服务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就越大。 在腾讯科技近期开展的一项覆盖19694名网友的调查中,不爱做家务或者对于家务活拖沓的用户占据76%;71%的用户愿意尝试生鲜食材配送服务;53%的用户对洗衣上门取送业务表示出兴趣。类似食材配送、上门取衣这样的服务,在很多"50后"、"60后"看来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这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来说,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方面,他们工作节奏更快;另一方面,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来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被家庭琐事填满。在很多创业公司看来,社区O2O是尚未被互联网巨头占领的一片新的蓝海。洗衣、生鲜配送、家政服务、社区电商等,都被认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社区服务领域。 互联网经济社会中的"懒人",已不再是传统的"衣不能蔽体,食无法果腹"的好逸恶劳形象,他们被赋予了态度积极、消费力强、注重品质和服务质量等全新内涵。这个群体不断扩大,催生了帮助"懒人"实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梦想的商业努力。目前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有可能实现的,是帮助"懒人"洗衣、做饭、开车、足疗、买票、理发等个性化代劳服务,而互联网为实现这些设想提供了技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