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幼升小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暑假都做着同样一件事——上幼小衔接班,数学、英语、认字、拼音、思维训练等等课程轮番上阵。在很多家长看来,赶在暑假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幼小衔接的头等大事,只有抢跑成功才能不被落下,而本应多姿多彩的暑假却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 孩子从幼儿园迈进小学,要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利用暑假这段宝贵的时间,帮助孩子提高适应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其重点应该在于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衔接,而非单纯知识层面的抢先积累。对家长而言,与其舍本逐末的"抢跑",倒不如来"蹲苗"。 蹲苗是农业上常用的做法。庄稼长到一尺多高时,种植者停止对其施水施肥,这样庄稼的生长速度会放缓,此做法的目的在于"抑上促下",促使根扎得更深。对庄稼而言,根扎得越深,根系就越发达,庄稼则越能茁壮生长。说白了,蹲苗就是暂时放缓植物向上生长的节奏,以换取稳固、长远的发展。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当我们把教育窄化为知识灌输给孩子时,结果必然是抑制了孩子的良性"生长"。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其要义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同时培养爱好、发展特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要达成这一目标,靠提前学习数学、英语、认字、拼音等小学知识不仅难以奏效,反而片面地强调知识的多少,会忽略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的养成,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幼升小的孩子正处在养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黄金时期,正如植物处于"蹲苗期"。在幼升小暑假期间,孩子迈出了幼儿园,但还未真正跨入小学校园,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此时,家长不能做拿着发令枪的指挥员,而是要做洞悉作物生长规律的农夫,用心参与孩子生长的过程。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决定了学这学那,甚至认为孩子上了培训班,自己就完成任务了,殊不知,父母对孩子充满爱意的陪伴、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家中培养孩子生活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任何社会机构或家教都不能替代家长完成的。治好家长愈发严重的幼升小"焦虑症",让其养成为孩子"蹲苗"的习惯,不能仅靠家长自己的认识和反省,还要靠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教育引导,转变家长观念。当前,家庭教育的理性声音多停留在专家的讲座和专业书籍中,而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却从网络平台到报刊杂志,从小区散发的传单到入户动员,全方位进行"轰炸"。由于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认知,对幼小衔接班抱着"宁可报了没用,也不能因没报后悔"的观念,花钱让孩子上了各类衔接班。所以,我们要加强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的媒体宣传,并依托学校、通过老师,给予家长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其次,规范幼升小招生,消除"抢跑"焦虑。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扩充教育资源,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同时,对幼升小过程中对孩子知识性的考核评价进行规范,在考核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孩子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道德素养,杜绝单凭知识论高低的片面做法,从现实层面缓解家长的焦虑。 最后,整合资源,为"蹲苗"提供更多平台和条件。对教育而言,暑期是重要的社会大课堂。当地要整合公园、景区、博物馆等公共资源,推行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假期亲子活动,让双方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互动中实现教育。 教育的事儿急不得。"抢跑"容易栽跟头,"蹲苗"才能为孩子一生奠基,这应该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并体现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阚兆成:幼小衔接不过是噱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