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状元书法翰墨飘香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古代科举取士非常重视士子的书法造诣。至清代,书法的优劣甚至关系到士子的科第名次。由于清代皇帝大多喜爱书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状元的文化修养较高,他们不仅精通经史,且自幼习练书法,大多书法造诣深厚,诗、文、书、画倶佳。安阳博物馆珍藏有清代八位状元的书法墨宝,其中包括乾隆状元于敏中、嘉庆"三元及第"陈继昌、咸丰状元孙家鼐、末代状元刘春霖等,他们的书法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现状保存较好,是研究清代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于敏中行书七言联(图一)
  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丁已恩科状元,与其堂兄于振合称"兄弟状元"。于敏中名门出身,年少夺魁,办事周详,不久便成为军机重臣。于敏中文思敏捷,熟悉各类掌故,而且精通汉、满、蒙、梵多种语言文字,才智过人,曾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参与编纂过多部宏伟巨著,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在政坛、文坛上成就斐然。擅长翰墨,书风近赵董,擅长行书和楷书,书法清秀洒脱。卒谥文襄。著有《临清纪略》等。
  安阳博物馆珍藏有一对于敏中行書七言联,纵146.5厘米,横28厘米,黄绢本。正文为:"云带花香侵锦幙,鹤衔芝草上瑶阶。"署款:"金坛于敏中"。款下钤作者印二:"于敏中印",朱文;"耐圃",白文。书作上联右上有长方形引首印:"敬事慎言",白文。
  该联为于敏中自撰诗联,联中"云带花香侵锦幞,鹤衔芝草上瑶阶"把欣赏者引入到一幅美妙的画境中,云彩夹带着花香渐渐侵入锦制的帐幕,仙鹤衔着灵芝草飞到石阶,意境恬淡,寓意吉祥如意。"敬事慎言"为作者闲文印,也是作者对自己的要求,作为臣子必须恭敬奉事、谨言慎行,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立足。所书结体端庄,点画厚实,线条舒畅,运笔酣畅圆润,点画遒劲,出入赵董。
  陈继昌行书轴(图二)
  陈继昌(1791-1856),字哲臣,号莲史,广西临桂县横山人,是乾隆朝著名宰相陈宏谋的玄孙,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因其在乡试中为第一名解元,会试中为第一名会元,同科殿试又为第一名状元,连中三元。在清代一百八十多年间,实现"三元及第"者只有两人,第一位是乾隆年间的钱启,第二位即陈继昌。同时,陈继昌也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一千三百多年来,第十三名荣获"三元及第"者,也是科举制度最后的一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对此甚为得意,他的书联图章就刻有‘古今科第名次十三等字,以记不忘。"[1]安阳博物馆所藏陈继昌行书轴款印也印证了这一点。"陈继昌考取状元后,多任外放官,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2],不愧为天子门生。陈继昌诗文、书法均造诣也很高,著有《如话斋诗稿》等传世。
  安阳博物馆珍藏有陈继昌行书轴,纵125厘米,横58厘米。该作为竖幅,蓝宫笺纸本。凡四行,共59字。内容:"坡公尝言:‘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予从公学二年,未尝见公特观一书。"署款:"镜湖老父台大人雅属并正书,治愚弟陈继昌"。钤款印二:"陈继昌印",白文;"古今科弟名次十三",朱文。
  该作内容乃节录宋朝文学家何蘧《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著述详考故实》。陈继昌节录这段内容,不仅反映了苏东坡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反映了他非常认同苏东坡勤奋读书、博览群书并乐在其中的精神。从其款识和款印来看,创作时间应为陈继昌平步仕途之后的中年时期。该作主体为行书,署款则是行中兼楷。陈继昌自幼习练书法,广摹古人法帖,其"楷法秀劲,出入欧、黄、米诸家"[3];行书远宗颜鲁公,师承赵、董。该作书写落笔沉实稳健,章法严谨,结体端庄凝重,风格婉丽端秀,雍容大度,有大家风范。
  孙家鼐行书轴(图三)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又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1859)32岁时高中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资政院总裁、太子太傅,显赫一时。"1898年7月,担任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大臣(也称管学大臣)、协办大学士,创办京师大学堂"[4]。在积极办学、关注教育的同时,孙家鼐还十分注重民族经济的发展,1906年孙家鼐与安阳人马吉森联合在安阳创办了广益纱厂,有力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909年病逝,谥号文正。
  孙家鼐书名为其辉煌的政绩所掩,其书法作品传世很多,但多为楷书,安阳博物馆珍藏有孙家鼐的一件行书作品。该作纵125厘米,横25厘米,竖幅,为冷金纸本,凡三行,共四十六字。内容:"此园左带平湖,修坡千倾;右临长薄,清潭百仞;前逼逸陌,朝夕爽铠;后望钟阜,表里烟霞。"款:"敏斋大兄年大人正,弟孙家鼐"。钤款印二:"孙家鼐印",白文;"燮臣",朱文。
  书作内容出自南朝梁张缵的《谢东宫赉园启》,书宗赵、董、苏等书法大家,近学浓墨宰相刘墉,所书用墨厚重,结字稳妥,温润敦厚,意趣清醇。
  陆润庠行书七言联(图四)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懋修子,又号固叟,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少时即熟读经书,并能辨声韵,为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内阁学士和工部侍郎等职。辛亥革命后,留在清宫,任宣统帝溥仪的师傅。民国四年(1915)病逝,逊清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谥文端。
  陆润庠幼年便开始学书,擅行、楷书。"虽‘不以书翰名,但其‘三真六草、为天下宝。"[5]"陆润庠的题墨笔力劲峭、水墨淋漓,在清末民初即被视为珍品。"[6]安阳博物馆珍藏有陆润庠三幅行书作品,尤以行书图书孝友七言联为精。该作纵127厘米,横30厘米,为红宫笺纸本,行书,七言对联。正文为:"图书卷帙清芬远,孝友门庭吉事多。"上款:"连丞四兄大人正之"。下款:"风石陆润庠"。钤款印二:"陆润庠印",白文;"甲戊状元",朱文。
  书联"图书卷帙清芬远,孝友门庭吉事多",意为诗书画卷散发的清香会流传很远,孝顺父母、兄友弟恭的家庭吉事一定很多。所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用笔扎实深沉,结体端庄妍美,清雅劲健,显示出陆润庠深厚的书法功力。
  王仁堪行书七言联(图五)
  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又字忍奄,号公定,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状元。督山西学政,历典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入直上书房。"时俄罗斯索伊犁,使臣崇厚擅定条约,仁堪与修撰曹鸿勋等合疏劾之。"[7]"他在镇江任上三年,坚持以实心行实政,兴修水利、兴学设教,遗爱在民,以致积劳成疾,在转任苏州知府不足三个月后即因病离世。镇江当地百姓听闻噩耗后无不唏嘘哭泣,更有乡绅联名上奏朝廷请于国史馆立传。"[8]卒年仅46岁。"王仁堪虽然官不过知府,寿不满五十,但他的品德、政声、文章、书法都名重一时,可谓不负状元的尊贵称号。"[9]
  王仁堪不仅是勤政爱民的典范,且工文善书,书宗欧褚,名称一时,所作楷书《千字文》帖,向为学书者的临摹范本。安阳博物馆珍藏有状元王仁堪的一对行书习勤悟道七言联,纵129厘米,横29厘米,为粉宫笑冷金纸本。正文:"习勤能使一身振,悟道须教杂念清。"上款:"绍周仁兄大人正之";下款:"可庄王仁堪"。钤款印二:"可庄",朱文;"王仁堪印",白文。印文均为篆书。
  该作上款中"绍周"二字处有涂该痕迹,且"绍周"二字的写法与他字不同,疑为后人涂改。书联"习勤能使一身振,悟道须教杂念清"是一句人生格言。所书宗法欧褚,内敛劲挺,清劲秀逸。
  赵以炯行书七言联(图六)
  赵以炯(1857-1906),字鹤林,号仲莹,贵州贵阳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状元,为自科举制度开始一千三百多年以来,云南、贵州两省中高中状元的第一人。曾任四川乡试副考官、提督广西学政、顺天考官。工书,书学颜柳。
  安阳博物馆珍藏有一对赵以炯行书七言联,纵126厘米,横30.5厘米,为红宫笺冷金纸本,行书,七言对联。正文为:"闻常言辄有至理,爱别致便非本心。"上款:"钟毓仁兄大人法正";下款:"赵以炯书"。款印二:"赵以炯印",白文;"丙戊状元",朱文。
  书联"闻常言辄有至理,爱别致便非本心",出自何绍基集《争坐位帖》字联。该作书出颜柳,骨体洞达,刚健峻拔。
  张謇行楷七言联(图七)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又字处默,号啬庵,晚号音翁,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功名卓著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实业总长,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在诸多方面均有建树。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等行世。
  张謇不仅在教育和实业等方面负有盛名,在书法上也建树卓著。张謇科举出身,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擅行、楷书,书宗颜欧,笔取中锋。他认为"写字最要结体端正千直,决不可怪,更不可俗[10]"。安阳博物馆珍藏一对张謇行书七言联,纵130厘米,横32厘米,为红宫笺纸本。正文为:"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上款:"东圃仁兄大人雅正";下款:"张謇"。款印二:"张謇之印",白文;"甲午状元",朱文。
  联中"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出自清朝晚期凤阳知府杨沂孙,意境优美。书联结字工稳,用笔灵动,行、楷相兼,温润平和,柔中带刚,雏鸾馆阁,但具己貌,堪称佳构,为张謇行楷书代表作,表现出张謇深厚的书法造诣。
  刘春霖行书八言联(图八)
  刘春霖(1872-1942年),字润琴,号石篑,别号雨山、离唐、蒙谷老人,直隸(今河北)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曾任直隶高等学堂监督,入民国任大总统内史秘书。
  刘春霖自幼习练书法,书法功底深厚,擅行、楷书。
  "在考中状元前,他就给清朝宫廷慈禧太后抄写过佛经,曾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许和赏赐。"[11]其书名甚隆,小偕造诣极高,有小楷册页出版,在民国影响深远。"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12]。刘春霖书法造诣很高,可他并不满足,经常对人说:"要说正楷书法,还是首推老前辈陆凤老(陆润庠,字凤石,清朝同治十三年甲戍科状元),行书是以潘龄皋老翰林为佳。"[13]刘春霖在书法上的追求与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刘春霖行书八言联,纵190厘米,横47.5厘米,红宫笺纸本。正文:"古气向人风生列坐,幽怀在已日映清流。"上款:"翰臣仁兄大人正";下款:"润琴刘春霖"。钤款印二:"刘春霖印",白文;"甲辰状元",朱文。
  书联"古气向人风生列坐,幽怀在已日映清流",为集王羲之《兰亭序》字联。上款"翰臣"二字以楷法书写,体现了刘春霖对所赠对象的尊重。该作书宗二王、欧虞,用笔精健,挺拔有力,风骨清劲秀逸,应为刘春霖盛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纵观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八位状元的书法,书风一脉相承,均以二王、欧、褚、颜、柳、赵、董等人的书体为取法对象,书体乌黑亮丽、方正光洁,具有馆阁体韵,这是时代特性使然。馆阁体是清代科举取士的要求,要考中状元必须练就中规中矩的馆阁体,这也是状元书法风格相近的原因。尽管如此,许多状元在书法上也有不同追求与创新,有的甚至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很大。安阳博物馆珍藏的清代状元书法均展现出深厚的功底,尤以陆润庠、王仁勘、张謇和刘春霖的书法造诣为高,陆润庠的书法为清代"三绝"之一,他的作品在清末民初就被视为珍品;王仁勘的楷书向为学书者临摹的对象;张謇虽书出馆阁,但风格独具,后人称其为同光间第一;刘春霖小楷造诣极高,至今尚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他们的书法墨宝韵味独特、清香四溢,不失为清代书法艺术宝库的珍品。
  [1]韦湘秋、黄强祺:《我国最后的第十三个三元及第陈继昌》,《学术论坛》1988年第6期,第134页。
  [2]韦鸣飞:《桂林状元:那些历史甬道中的诗韵风流》,《桂林日报》2011年12月29日第004版。
  [3]李放:《皇清书史》,载《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版,第1466页。
  [4]余音:《试论孙家鼐的七大历史性贡献》,《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91页。
  [5]方梅、何凤英:《苏州状元陆润庠及其书法》,《苏州日报》2006年1月日第B05版。
  [6]庾晋:《清代状元书法名家初探》,《艺术·生活》2008年第5期,第29页。
  [7]赵尔巽:《清史稿》之《循吏四·王仁堪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093页。
  [8]吴晓峰:《晚清勤政廉政的杰出代表——刚直不阿的镇江知府王仁堪》,《镇江高专学报》2013年第3期,第10页。
  [9]谢孝明:《夏同龢的状元渊源述略》,《教育文化论坛》2015年第5期,第138页。
  [10]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331页。
  [11]王清平、王德彰:《第一人中最后人(上)——末科状元刘春霖轶事》,《文史精华》1996年第7期,第35页。
  [12]庾晋:《清代状元书法名家初探》,《艺术·生活》2008年第5期,第31页。
  [13]王清平、王德彰:《第一人中最后人(上)——末科状元刘春霖轶事》,《文史精华》1996年第7期,第35页。
网站目录投稿:静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