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意义重大。但目前在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表现为文化冷漠和文化自卑等。本文分析了文化自信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内涵,并提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文化自信 培养途径 学生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宣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大国工匠的人才基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确,文化自信主要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自文学经典和无处不在的历史古迹。 一、文化自信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通常被人们看做"低人一等"的教育,就读职业院校是学业不精者迫不得已之举,当一位蓝领很难在从业者心中形成真正伟大的自豪感,更谈不上有文化自信。而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猛,我国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既是职业院校使命和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迫切要求,更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动力。 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是技能型人才文化精神的家园,职业院校应履行的职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对职业院校来说,只有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获得强大的软性竞争力,真正实现内涵发展,而这些正是文化自信提升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部驱动力。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特点 文化自信,通常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其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尊敬和推崇本土文化。职业院校学生应该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合适的地位,做到既不狂妄自负,又不自轻自贱。二是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的勇气与魄力。职业院校学生对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应该持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采众长。三是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的崇敬感与自信心。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有"新四大发明",有更多先进的文化,这些新文化新思想在推动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以上三个特点是互相支持、逐渐递进的逻辑关系,首先需要有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其次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此同时,二者又共同奠定了对未来文化繁荣坚定信念的基础。 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1.文化冷漠 当前的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团体性的文化活动、文化发展,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相关文化活动中去。他们的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有的甚至没有文化意识。 一些职业院校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文化根本就不重要,他们认为文化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既不能吃不能穿,又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财富,只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学生认为,文化是虚无缥缈的、无用的,是否具备文化意识对他们专业学习的提升并没有太大帮助,与其花时间参与文化活动,不如花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参加技能培训。他们不关注当前的文化发展,不参加文化活动。他们认为只要能学点技术,找个工作,就足够了。 2.文化自卑 有的职业院校学生总认为西方经济发达,西方文化也更先进,认为西方文化自然各方面都比东方文化更优秀,中国无法超越西方,所能做的只是复制、学习、追赶;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太落后,缺乏时代性,不能满足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当前中国的文化基础太薄弱,不能够实现在未来取得更大文化成就的目标。 正因为这样,他们在思想上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各方面盲目模仿西方文化,他们不明白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即使国家已经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多了个睡懒觉的时间而己。反之,他们却对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情有独钟,热衷于这些节日中表面的浮华、虚假的热闹。他们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先进的,他们不相信中国的文化会成为世界文化的引领者。 从实质上来说,文化自卑和文化冷漠是两个联系密切的概念,之所以表现为文化冷漠,是因为内心的文化自卑。不管是文化冷漠还是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淡薄的表现。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只有淡化、消除对民族文化的冷漠感、自卑感,才能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熱情,从而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所幸现在我们的主流媒体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节目弘扬传统文化,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 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的树立可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的教学来得以实现。以笔者学校为例,从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语文、德育、英语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礼仪、职业素养等人文素质课,公共文化基础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 比如,语文课通过对诸子百家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无穷,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德育课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英语课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达到加强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强烈文化自信的同时,让学生在中外交流中自觉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礼仪课通过对中国古代礼仪和现代社会交际礼仪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深刻认识中国"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加强文化自信。只要利用得当,每一个课堂,都可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的主战场。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自信培养活动 除了课堂这个主阵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活动应该是多方位的,比如笔者学校开展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宣传活动等等。校园中,学生社团部成立了各种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有文学社、成语社、武术社、诗词社、普通话社、戏曲社等,每个社团有指导老师,学生在社长的带领下自主组织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专题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齐上台,共展风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校还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笔者学校的"新媒体与宣传中心"就是学生自创自作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新时代思想,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传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能直观地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受,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3.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直传承着工匠精神的精髓,它是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支撑着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表现为甘于奉献、知行合一、精益求精、至善至美。这种敬业精神、实践精神、制造精神、创新精神构成了当今的工匠精神。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筑牢职业教育文化根基、树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不仅仅只是"搬砖者",更是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 职业院校教学中通常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是弥补专业教学的缺失,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重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笔者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正在逐渐打破各个专业教学之间的界限,通过开展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各职业院校都可以开展这样的交流引导,以促进我国文化领域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4.加强家校联合 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能完成的,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配合,才能形成互相补充、互相协作的教育合力。 在家校联合过程中,笔者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e校通、各班級家长群等先进形式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小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意义重大。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还存在文化冷漠、文化自卑等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导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导职校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文化自信培养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加强家校联合等途径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为培养新时代"德技兼修"的大国工匠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