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


  摘要:本文以荆门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师资团队组建与打造、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凭借雄厚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改革实力,经过层层选拔和遴选,笔者所在的荆门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也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全国技工院校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笔者全程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指导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并负责行业企业调研及调研报告撰写、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课程标准制定及工作页开发等工作。学院承办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审定暨课程标准编制培训会议。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扩建教学场地,配置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在物质上保障了一体化教学试点的要求。同时,组成了专门的教学团队,在人员方面保障了试点工作的实施与推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探索中前行、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创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践、思考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一、转变理念,打造师资团队,在探索中前行
  1.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不符合网络潮流背景下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新时代,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是关键。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方面的转变。学院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宣传、交流、示范和讲解,让教师们建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新理念,充分认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2.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团队
  学院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团队,由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指导,由电气工程系主任担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负责人,精选专业骨干教师,吸纳企业实践专家和技术能手,聘请课程改革专家共同组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师资团队,负责制定方案、实施监督、效果评估,明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聘请了埃斯顿(湖北)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2名技术能手为该次课程改革企业实践专家,聘请了9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为学院兼职教师,专家和技术能手的加入为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一体化教学师资团队的实力。
  3.加强一体化师资培训
  学院先后专门邀请黄景容等专家来校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先后派出1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中国大能手、广东三向和华中数控等部门和单位举办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师资培训班。同时,通过校内提升、下厂实践等形式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以省级袁秋芹大师工作室、市级周大勇大工匠工作室为载体,经常组织一体化专题讲座与研讨、说课、评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其一体化教学能力,满足了一体化教学对师资的要求,为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探索中前行,迈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二、精心實施,注重四个改变,在前行中实践
  为了保证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涉及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充分保障,着力进行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评价机制一体化、育人环境一体化等方面的建设,在试点过程中精心组织实施,特别注重了以下四个改变。
  1.教师作用的改变
  对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加强班级企业化管理,将试点班的班主任、学校一体化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整合,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指导者,又充当着师傅或车间主任的角色,把学生引入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等。
  2.教学组织的改变
  对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将一体化班级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工作学习小组,采用班级、小组二级工作学习管理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显著提高,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学会了与人相处,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学生身份的改变
  对接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对学生的着装、工作纪律等按企业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做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学生转变为"准员工"。
  4.考核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偶然性。对接企业质量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考勤、纪律、工艺改进、成本控制、创新、节能、环保、安全等多方位、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引导学生严格遵守产品标准、职业规范和生产规章。同时,尤其注重学生的工艺创新和质量检查的考核。
  三、工学一体,改革成效初见,在实践中提升
  为遵循一体化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学院借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开发经验,深入埃斯顿(湖北)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信锅炉辅机成套有限公司、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荆门地区经济和企业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确立人才培养层次。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显著。
  1.学生学习有兴趣,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试点班级学习风气明显改观,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破了课堂上教师空洞说教,学生手不离机、鼾声四起的尴尬局面。
  二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自我展现和评价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自信心有很大提升。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会了多渠道查找资料,试点班级学生查阅的资料数量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班级,知识面得到了丰富和扩展,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较快,尤其是各种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学院学生周钺龙、包俊杰在廖开喜老师的指导下,与8所高职学校、3所技师学院的学生同台竞技,荣获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2018年选拔赛预选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一等奖,另一组选手获得了移动机器人项目二等奖。
  2.教师教学有激情,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方向和动力,学校也为教师培训、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支持。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院多名教师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机器人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廖开喜、吴维波等教师组成的机器人工作室获得荆门市大工匠工作室荣誉称号。周大勇教师还被国家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聘为工业机器人产业职业技能标准、教程、試题库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职业技能标准(行业试行标准)的考核认证配套教材《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中级、高级)》的编写工作。学院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周大勇、岳继红、袁秋芹等教师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荣获湖北省第二届技工院校教师教学竞赛数字化资源项目一等奖。
  3.企业用工更满意,学院声誉提高
  学院与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开展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高级工、技师班采用一体化教学,得到企业好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车间管理人员普遍反映,学生不仅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质量意识、操作水平等方面明显提升,而且会工作、可发展、有能力,岗位适应期明显缩短,企业对学院办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评价。
  4.辐射引领更强劲,专业内涵得到提高
  一体化教学的推行,从课程开发、师资团队、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促进了学院专业内涵式发展,同时辐射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AutoCAD、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与维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维修与调试等一批精品课程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湖北省级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精品课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品牌专业,学院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
  学院经过多年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一体化教学配套资源欠缺,一体化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一体化教学不适应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职业教学理念的革命,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能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化、定式化,而要将一体化教学理念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推动一体化教学向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为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不懈努力。
网站目录投稿:惜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