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办法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工作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物资采购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科学化、规范化采购工作以及对采购资源和采购流程做出进一步整合,还能够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那么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有哪些办法呢?一起来看看!
  1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制度研究,采购质量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由于制定的采购质量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程和操作规程以及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不符合实际,从而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1.2 物资采购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关于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虽然已经具有一些成果,但是没有提出关于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相关的数量分析,仍旧局限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解决思路上,从而导致定性的分析结果不能够体现研究问题的精确性。此外,在采购质量控制相关指标量化取得的成果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从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因此,本文为了实现对物资采购的有效控制,在结合物资采购实际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物资采购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采购质量管理控制主要致力于使采购产品满足质量的要求。采购质量管理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和发挥核心能力,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和新能量以及挖掘利润增长点的关键。目前,我国在采购质量控制的实践中对于采购质量控制流程、技术以及活动的系统性应用还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能够针对企业的采购管理将全面质量管理涉及的质量控制技术和采购质量控制活动结合起来,也不能将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和采购闭环质量控制进行紧密的结合。因此,将采购的控制过程按照供应链管理和PDCA循环原理划分为四个阶段:
  2.1.1 事前预防――采购策划阶段 制定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文件、供应商的选择策划、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评定以及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是此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2.1.1.1 采购需求分析 首先,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形成过程拥有的核心能力以及资源缺口情况分析采购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采购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根据研发和生产需要以及在对所需外购物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采购需求予以确定,当然对采购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因素进行充分论证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为了保证整个采购活动能够有效地执行,必须对采购管理的流程和规范予以明确,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完善采购质量控制职能的人员、机构以及信息和设备等软硬件等资源。
  2.1.1.2 采购重要性分级 我们在对采购进行重要性分级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ABC分类法,此类划分方法主要是依据产品质量特性、采购或项目对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以及经营业务的影响程度进行的,即采购项目根据产品质量和经营业绩对其影响程度分为三类:关键类、重要类和一般类。
  2.1.1.3 制定采购质量控制文件 首先,除了对规定选择、评价以及重新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内容和程序予以明确外,还需要明确企业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和协调的职责;其次,为了确保供应商能够完全理解这些要求,不仅要对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监视和测量规程和适用范围进行规定外,还要求采购部门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根据正式批准的采购文件协调采购过程从而确保采购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1.4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策划 供应商在选择管理策略的时候会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情况,企业成立了供应商评价小组对供应商进行了分类,从而不仅确保提出的供应商选择策略适应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规则。
  2.1.1.5 供应商资格评定 主要包括四种方法:①为了评定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现场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②对产品样品进行监视、测量和试验;③与其他用户的使用经验性比,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状况和信誉等进行调查后评定其顾客满意度;④与以往类似产品的交货质量情况以及交付后提供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进行对比。
  2.1.2 动态控制――采购质量管理实施阶段 确定供应商、合同评审以及对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协调是本阶段控制的重点。
  2.1.2.1 确定采购计划 在确定采购计划的时候,除了确定所需采购的物资、设备清单以及购买顺序外,还要提供具体的采购时间表和各阶段的采购费用控制方案。为了形成明确的采购计划,可以采用关键路线法、网络分析法以及计划评审法或甘特图法对采购进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2.1.2.2 确定供应商 企业根据采购计划首先应当在合格的供应商中针对每个采购项目筛选三家作为候选,不仅要向供应商询价,还要求供应商提供采购产品项目形成过程的流程图;然后组织相关部门对询价结构进行综合比较后最终确定供应商。
  2.1.2.3 合同洽谈 在确定供应商的基础上进行合同洽谈以及双方认可和确认。在合同中不仅要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还应当将质量的要求作为洽谈的重点。包括:产品的标识、监视和测量记录以及可追溯性的要求;实施外部设计审核;对关键岗位人员资格的要求;质量保证协议;实施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关于包装运输以及发货和交货方式的要求;不合格品控制和处理以及解决争端的规定等。
  2.1.2.4 合同评审 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都要对合同进行评审从而确保采购合同完整、准确、详细。除了质量、设计、工艺以及监视和测量等有关部门对合同中的技术协议、验收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进行适用性以及内容正确合理性审查外,还应当对合同中引用或借鉴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予以评审,此外,还要求确定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等。将评审通过的合同移交合同批准人审批后准备签约;否则,将继续围绕合同的内容进行洽谈。最后,如果现场的供应商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质量要求的时候需要重新确定供应商。
  2.1.2.5 合同签约与变更评审 经过企业主观领导审批的采购合同可以委托相关部门与供应商签约,从而形成正式生效的采购合同。对于签订的合同如有变更需要进行协商解决,除了办理合同变更手续外还要对变更结果进行评审。
  2.1.2.6 制造过程监督 企业为了保证采购和外包过程质量控制的完整性,应当按照合同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规定的时间内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合同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权益交涉。为了在采购项目的形成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实施质量,不仅要对质量控制进行监控,还要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协调和帮助。
  2.1.3 事后改进――采购质量管理检查阶段 进货监视和测量作为此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为了验证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付计划对采购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首先,随着提交产品,供应商必须提供合格证、技术说明书以及质量检验证明等质量记录;其次,运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确定进货监视和测量的范围,然后对于产品根据其重要程序、可行性以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选择抽样检验或全检。
  2.1.4 供应商动态管理质量控制 经常性评价和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是本阶段的重点。
  2.1.4.1 保留与采购有关的质量记录 针对合格供应商目录、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和认证资料、供应商综合能力评价结果以及生产条件重大变更记录、首批样品质量检测报告、过程监督结果和进货检验记录、重要质量问题记录等相关质量记录,企业除了予以保留外,还应当将其存入相应的供应商档案中。此外,还应当保存好各批产品的识别记录,为了在出现质量争端时予以追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明确规定保存期限和借用手续。
  2.1.4.2 经常性评价 对供应商进行经常性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和产品质量评价。为了保证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当定期审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评价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时,可以通过建立基于固有质量满足能力、交付准确即时性和服务准确即时性等方面评价指标的满意度评价模型。
  2.1.4.3 供应商动态管理 在经常性评价的基础上,企业为了确定供应商在供应链关系中的层次级别,应当根据供应商绩效和采购项目的重要性定期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同时,在合格的的供应商名单中,对同类供应商进行优先级主次排序,应当重新对采购质量下降、信息反馈后纠正措施不力以及质量改进效果不明显的供应商进行资格评定。此外,对于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或违反合同规定的供应商,应当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处置结果。
  2.2 建立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体系不仅是综合评价物资采购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更是综合反映各种质量属性的指标集。为了使建立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修改性,可以进一步优化根据非序列多层次目标的准则建立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对于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的需要可以修改、添加以及补充相应的指标。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采购要素和控制要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2.2.1 产品质量指标 通过审查供应商的资质能够获取这类指标的相关数据,其主要包括物资的技术性能、价格水平、质量保证以及社会效用四方面。此外,对于该指标的考察主要从所购物资产品的性价和效用角度进行的。
  ①技术性能。此指标作为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②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作为物资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制定物资采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③质量保证。在采购过程中,主要对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相关的质量认证材料进行审核。④社会效用。采购物资对用户单位、物资投入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产生的效用水平即物资的社会效用。它是采购部门长远发展以及提高部门信誉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2.2 采购质量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采购资金的运行状况和采购绩效的相关数据获得,此指标作为采购质量的效能指标,主要从宏观上考察了物资采购的适时性、集约性、统筹性以及采购实践的创新性。
  ①采购行为对物资流动产生的时间效应即为适时性,为了有效的提高采购适时性的核心内容,应当适时把握采购的时机。②对于集中对物资进行采购所获得的批量经济效益即为集约性。③在采购工作中,关于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控制等职能运行的整体效率即为统筹性。目前,整合采购工作流程已经成为提高采购统筹性的关键。④采购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采购工作经验的升华以及采购流程的再造,它已经成为促进采购工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2.3 项目管理指标 以项目管理为基础划分该类指标,通过考察采购工作的各个阶段来对采购项目管理中包括的编制采购文件、抽检物资以及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等控制窑顶进行评价。从采购实施过程和对供应商管理中能够获取该类指标的相关数据。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物资市场的迅速发展,,物资资源日益丰富,市场中充满了品种、规格纷繁的各种物资,物资采购的可选余地很大,各种物资的价格变动频繁,供应商的资信优劣悬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物资采购部门选择的难度加大,非专业采购带来的风险很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和措施的知识,欢迎阅读。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物资采购部门不仅要千方百计保证生产建设物资供应,更要在保证供应的同时,千方百计减少储备资金占用,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这就要求物资采购要采购回可用、好用、耐用、经济、维护成本低的物资,为企业降低成本营造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只有专业人员才能以专业水准和方式来完成一项工作。采购虽然不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职业,但由于采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采购从业人员要政治觉悟高,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并具备要求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使计划管理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了强化物资需用计划管理,提高计划提报的及时率、准确率,杜绝因无计划或超计划及临时计划采购而造成的资金积压。从主管领导到有关人员,都要提高对物资计划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严把计划审批关口,建立完善物资计划管理办法,使物资采购活动始终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
  加强供应商管理是搞好采购管理的首要前提,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采购过程影响重大。
  ①、为保证供货及时,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就必须选好供货商。供货商的选择一定要科学、合理,要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资质调查,全面、具体了解和掌握其社会环境、信誉、企业性质、注册资金、供应能力、供货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的原则,严格进行筛选,宜精不宜粗,宜少不宜多,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办法。要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
  ②、加强供应商管理是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稳定物资采购资源市场,稳定供应渠道,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能之一。这种长期的相对稳定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互相信任为基础,而信任又必须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价格,供应的及时性,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条件。只有建立了这种动态的、长期的稳定关系,才能保证企业所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服务及供需关系的稳定,才能使供方有薄利多销的策略产生,从而使需方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效果。
  ③、加强供应商管理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由于愈来愈多的供应商想占领企业市场,因此,供应商管理部门要把好供应商调查关,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供应商的表现从品质、价格、交货期、服务等进行动态评定,择优选择供应商,对表现差的、槽糕的供应商,责其离开企业,对好的供应商采取持续发展的合作策略,从而形成规范的资源市场,有效地规范采购行为。
  总之,在不断完善制度管理的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关心企业、热爱企业,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本企业紧密相连、风雨同舟、风险共担,在为企业劳动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及防控
  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而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成本。因此,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风险防范。风险防范实施的当,有助于企业规避各种风险。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文章,欢迎阅读。
  1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
  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各种风险又都存在于各个环节。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就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风险。
  (一)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在企业物资采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质量风险通常指的是产品的品质和交货、供应商的供货方面。产品的品质和交货在市场中通常指的是所购入的原材料某种性能并不能达到采购的规格与购入原材料本身品质就非常低劣。如常见的有在产品缴获的时候,由于运输造成的损坏或者货物发错等情况。当然也有的时候出现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物资采购标准突然发生改变,导致产品质量不能获得满足[1]。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另外就是供货商供货,指的是供货商有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来供货。常见的有延期交货、产品不达标等。合作方或者是供应商投资方向发生改变,就会造成采购的物资停产,导致企业需要寻求另外一家买家,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给产品质量与供应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就是采购合同的风险。供应方与采购方形成一种合同关系,通过合同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在此环节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合同欺诈。合同欺诈存在合同主体虚假、供应商设置虚假合同以及虚假注册等。供货商通过虚假合同谋取利益。另外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制度不健全与缺乏评价制度等都是常见的合同风险。
  (三)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最为关键的就是采购成本风险。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费用与成本直接决定采购成本的高低。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购合理的数量,如果采购物资数量较多,就会造成产品积压,成本增加。当然,运输方式不当同样会产生成本风险,采购回来的产品不进行适当的存储,就容易导致产品损坏或者磨损。因而,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是当存储产品,才有利于降低成本。
  2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方法措施
  在充分了解、认识采购风险的情况下,实行风险防范。防范风险必须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防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企业物资采购中的风险防范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一)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防范风险。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这几方面来实行。首先,多种采购方式并用。在实际采购中,采购方式灵活多样。企业可以通过有限竞争招标、公开竞争招标、多种招标方式以及询价等方进行采购。其次,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配置,在科学分析市场需求与库存量的方面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采购计划的内容主要包含数量、品种、预算价格以及到货时间等。再次,制定预算。预算就是对物资采购的成本进行预测,合理控制采购中德成本。最后,建立道德素养与业务能力强的队伍。
  (二)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为有效防范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需要建立监督机制与审查制度。建立完整的采购机制,其中必然包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与风险防范等多项内容,同时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明确采购指责与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物资采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就是审计监督。而该项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监督制度来落实。
  (三)采购合同的内部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合同的签订、履行与结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咨询,通过这一系列的采购合同审查,能够避免合同风险的出现。而合同内部审查总体而言应当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审查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主要包含标的与质量、数量,同时还应当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查,合同履行地点与履行方式,在双方发生纠纷的时候采用何种争议解决的方式。其次,审查合同产生的过程,审查过程就需要对合同的笑意与必要性进行审查,关于采购方式的"选择和供应商的县官情况曾,进行审查。最后,审查采购合同履行情况。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就是物资采购的质量、数量是否符合合同的相关要求,保证采购成本的在合同范围内。
网站目录投稿: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