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通过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现实,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针对性地提出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设想,同时提出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可实施的具体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措施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样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计算机公共课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发展,针对现状对计算机公共课做出改革调整。本文,针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 随着"卓越计划"等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教学学时被大大压缩,计算机基础的学时也由充裕的学时压缩到很少学时。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很多,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先前计算机知识无法与高校计算机教学有效衔接 我国高校学生大多来自普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家庭情况不同等因素,学生进校时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另外,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加之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一些新生对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已经知道的内容缺乏兴趣。 3.计算机作为工具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建立 我国虽广泛开展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但相对于成熟学科来说时间较短。在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设置上,缺乏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相结合的系统教育研究。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更少。因而,作为工具教育,更需要深入仔细地探索研究计算机公共课的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早期设置的计算机课程与出版的教材,已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4.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学生来源广泛,一些学生来源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同学来源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会带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一个班中有的同学编程、计算机操作都有些了解;另外一些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水平不一的学生采用同一套教材、教案来进行教学肯定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5.缺乏信息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缺乏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由于此课程强调实践与动手能操作能力的特点,授课中许多内容很难在课堂上一次性完成,而在上机实验课中,学生练习内容多,任务重,存在内容消化与师生沟通互动困难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1.优化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新技术、新知识已扩展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因此,要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际,优化和调整教学大纲,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加相应的学科前沿内容,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鲜感,始终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教学方法创新 (1)学生分级教学 由于学生在入学时存在计算机水平的差异,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摸底评估,对学生进行知识分级,根据所分等级进行相对应的教学。 (2)以问题驱动教学 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前设计问题,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根据问题导入授课内容。此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提高自我的内驱动力 利用教学的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就,肯定学生学习结果将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将自身优异的能力展示出来,这种能力通常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紧密相关,是一种巨大的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会使学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各种使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并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 3.构建新型的互动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正确处理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者的关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改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PPT"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通常采用的是"引入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看起来似乎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用"灌"的方式,学生被动式学习,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完成互动型教学任务。而采用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的教学模式,把"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任务项目驱动"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提高教师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 要使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并学以致用,必须先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一个称职的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宽广知识、授课能力和服务意识等多个方面。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让教师多参加学习进修,多参加实践调研,多参加教学研究。学校应积极创造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鼓励授课教师经常开会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丰富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随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的发展,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跟随时代,不断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改革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模式 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正沿着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发展,传统计算机公共课的考核方法已不符合当前要求,考核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以实践操作题库为主,通过智能在线考试系统随机抽取试题的考试,充分体现出计算机课程考核模式的核心: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 三、结语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要求,结合高校教学实际来开展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开创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叶惠文,杜炫杰.面向应用能力.构建师范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三层次教育"课程体系——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课程改革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8,(6):114-119. [2]牟连佳,梁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6,(1):94-98. [3]冯博琴.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7],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