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职业学校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有助于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有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 就业率 就业质量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职业中学却得不到家长和初中毕业生的青睐,普通高中人满为患,职业中学招生却需要政府的行政的强烈干预,仍然完不成招生任务。同时,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普遍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与尊重,职业教育处于"国家重视,民众歧视,学生彷徨"的尴尬境地,社会上甚至还出现过一种"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的论调,似乎职中生低人一等。其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企业迫切需一大批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正在为早日实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定会形成共识。而职业学校积极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改革,"2+1"模式已经成为中职教育办学的主流。这种模式是校企双向参与、分段培养,学生先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一、目前顶岗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后不能升入高中或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进人中职学校后,一些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对老师的要求无所谓,经常违反纪律,吸烟、喝酒、迟到、旷课,甚至小偷小摸。这些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仍然恶习难改,不仅影响顶岗实习,而且给校企双方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生的年龄一般在17~18岁,进入企业后,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复杂的人际关系、较大的工作强度、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往往会让已习惯学校生活的学生产生抗拒情绪。学生第一次以生产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心理准备不充分。一些实习学生不经學校、企业同意擅自离岗,给学校校企合作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再次安置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困难。最后,实习生进入企业后都要进行上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但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实习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学生顶岗实习后短时间内难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有的学生不能严格按企业操作规程生产,造成实习工作中的伤害事故或设备损坏。 第二,企业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必须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产品,并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取利润。企业在安排实习生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为企业创造利润。这样,企业往往会让实习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固定在某一岗位以提高熟练程度,产生最高效率。即使轮岗,企业所提供工作岗位的差异不大,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学不到新的专业知识或学校所学的知识用得不多,而不想继续实习。其次,企业对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认同感低,企业通常按生产需要来确定实习学生的岗位、人数与时间。并且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也不一样,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性高,资金密集型企业积极性低,这样企业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岗位就与学生所学专业差异较大,造成部分学生顶岗实习不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而变成了简单廉价的打工。 第三,目前很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身兼数职,既要完成每周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还要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事实上形成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与指导不到位。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数量大,企业提供不了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岗位数量,给按专业安置顶岗实习带来较大困难,造成了只要学生能到企业实习什么岗位都安排,使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在顶岗实习中学非所用。 二、促进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应实施整体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指导贯穿始终。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及社会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措施、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系统性的教育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帮助学生结合社会实际,理性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职业发展定位,学校将职业指导教育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中职生没有在社会生活中独立生存的经历,如果仅仅把他们围在校园内,在家长、老师的管理和呵护下学习生活,会造成他们对人生的一些设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不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无法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和锻炼,进而导致他们三年级顶岗实习后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失去在企业的锻炼机会,造成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 4.主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和学生做好服务。企业的用工需求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工需求周期。学校应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既要使学生学完规定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又要尽可能地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以化解。为此,学校可以在每一年的年底走访合作企业,了解企业来年的订单情况和用人需求时间表,同时结合学校各专业学生人数,对部分专业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对企业用工需求少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学校利用正常教学时段以外的时间,如周末、晚自习、假期等进行教学,提前完成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同时,又避免了学生都挤在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进行顶岗实习,可以分时段、分班级地进行实习安置,从而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使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5.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顶岗实习的参与者有企业、学校、学生,针对目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当组织广大师生,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保障体系。为了使学生到企业实习更加顺利,通过实习协议制、学生返校辅导制、师生定期联系制、教师定期巡回指导制、实习成绩的校企共同评定制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中的待遇、安全、技能训练、日常管理、成绩评定等都做到有章可循,使学生在企业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有制度上的保障,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在通过顶岗实习期的双向考察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被实习单位正式录用顺利就业。 三、结论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因此职业学校必须从学校时期就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以便能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术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