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美好人生来自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王金成+靳朋西
  摘要:一定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问会影响人的一生,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锻造个人责任感。本文在分析学生责任感缺失成因的基础上,就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育 习惯 责任意识 培养
  一、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在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模糊了,更不用谈任何责任感了。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无论经济条件好坏,家长都对自家的孩子十分溺爱,唯恐孩子受屈了、受累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从小就助长了学生的利己思想、个人主义及推卸责任的潜意识,正是家长在不断蚕食、扼杀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扼杀孩子的责任感。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里,"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随之出现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对自己应做的事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学生尤其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长辈、对班级、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实训敷衍;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体谅老师,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问关系紧张,不会与人合作等。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如今信息如此发达,庞大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如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见危不救、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道德底线失守、网络诈骗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为官不为现象还相当严重。另外,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发生群殴老师、伤害老师的恶性事件。这样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1.认识自我,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班主任多举行一些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意识的意义,充分利用台儿庄大战资源、古城旅游资源,开展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大战文化、革命传统等系列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与社会责任感。
  2.教师要以身作则,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与其一遍又一遍地对学生说"你要有责任心,你要对自己,对家长,对国家,对……负责",不如用老师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第一个做到。如要求学生不带手机进课堂,老师就要率先做到不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学生不迟到,那老师就要早早到校,假如是班主任,那更要在晨读前走进自己的班级;要求学生不说脏话,老师就要举止文明,有修养,让学生敬畏;要求学生不骑电动车进校,那老师在校门口就应该下车推着走,即使开车,进校门时不但要减速还要让学生先行等等。"润物细无声"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3.注重课堂的熏陶与教育
  在平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级每天的晨会、周五的班会课、班级墙报以及下午阳光体育活动等,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合课堂教学,多讲一些有关名人责任心的故事,比如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尽职尽责地为伤员做手术;辛弃疾以国家之安定团结为己任,流芳百世;林则徐以社稷之安宁为己任,成为一代英雄等等。
  4.积极践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会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政教处、艺体处、团委可通过结合不同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古城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环保知识宣传、感恩父母励志教育活动、法律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技能比武、祭奠英烈等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认识,体会到奉献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帮助他人、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5.家校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致,避免养成学生的"双面人"性格。父母充分利用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孩子愿意与父母交心、谈心,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与生活的不易,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渴望。这种来自家庭的责任感才可能渐渐演变为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网站目录投稿:青彤